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zlan/202412-12333.html
关键词 诚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文化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现今中国与世界不断融合和接轨的大的背景下,大学校园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现象严重,从现实生活中来看,不光光是节日,甚至我们大学生的衣食住行都已经渐去渐远。集体主义、爱国精神、团结友爱等优良传统不仅没有很好地得到继承,反而成为被抛弃的一类。传统文化没有成为熏陶高校学生思想的载体,反倒是培养大学生如何接受和继承传统文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5000多年发展历程所积累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世界闻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深入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市场经济下,个人利益得到重视,甚至成为制高点,不能兼顾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更甚者为了个人利益的实现而不择手段。这就亟需道德的约束,而道德的养成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具有使用价值的感念以及当今社会必须要遵守的道德规范,其中“诚”文化就贯穿其中。
2加强“诚”文化的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点,是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之一。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诚”是道德的基点,甚至可以说是起点。“诚”文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的诚信,更是以一种道德状态的面貌出现。“诚”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态度,一种对待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而一个人的态度如何就初步反映了这个人处事的最终结果。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被教育者首先都要有个“诚”的态度,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在授业、解惑和传道时更要保持一颗诚心,唯有此,被教育者也才能诚意去听、去接受。在《说文解字・言部》中,解释诚为:“诚,信也。”现实社会中所提倡的诚信,也主要是在这个层面上被提倡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诚信更是所有市场经济主体所应遵守的。因此,在高校教育阶段,诚信教育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载体。
“诚”是一种道德手段,在《大学》中表述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可见,诚意在作为一种道德手段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是历代知识分子成材和修身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又如《中庸・第二十一章》中写道:“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则诚矣”可见“诚”是见性的重要方法,诚是教化的重要内容,因此,“诚”文化必然要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和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处于学生工作的核心之一,因此借助于传统文化中的“诚”文化通过多种主题形式的宣传,必定能够在学生中掀起一股以诚相待、不断改善自身思想素质的风潮。
3用“诚”文化加强师德建设,构建校园思想政治工作新风尚
首先,要用“诚”的观念加强教师慎独自律、表里如一。高校教师要时时处处言行一致,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无因善小而不为,无因恶小而为之”。
其次,要用“诚”的行为促进教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教师不能以从事经济活动的心理来从事教育教学活动,而应该以事业为重,以学生为重。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特征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特长和志趣,以诚之心做到因材施教。
最后,要用“诚”的信念推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做大学问者,最根本的在于修德。《大学》开篇即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亦是如此,强力灌输的思想未必是真正能够得到传承的思想,更谈不上影响。所以,高校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很重要,高校工作者就要秉承这一理念,以“诚”之心,做“诚”之事。彰明人自身固有的美德,在于革旧立新使人人都能自明其德,在于使社会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明长期积淀而留下的精髓,具有其特有的民族性特点,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着时代精神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蕴含民族精神,体现民族特色,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培养的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必然要对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但是,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只有那些有益于学生思想成长的传统文化,才能作为教育素材对学生展开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而一个真正有道德、讲诚信的人才能真正地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文锦.大学中庸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关键词:组织政治技能;自我评价;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1-0055-06
1 引言
组织是政治的竞技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Pfeffer(1981)和Mintzberg(1983)提出了组织政治技能的观念,认为在政治性环境中个体只有拥有一定的政治技能才能使自己的行为产生效用。最近几年来,组织政治技能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Ferris et al.,1999)。Ferris等人(2005)对组织政治技能的含义、结构进行了探讨,并且编制了组织政治技能的测量量表。随着研究工具的开发,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获得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Ferris等人(2007)总结以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组织政治技能的多维理论构想。作为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社会能力结构,组织政治技能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行理解:个体内部过程、人际过程、团队水平的过程。以往的研究表明,在个体水平上,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自身产生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组织政治技能高的个体能够敏感地理解他人和情境,并以此产生人际影响力,他们能够发展出一种个人的安全感,从而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Ferris,Davidson,& Perrewe,2005)。其次,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态度(例如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比较复杂。Kolodinsky等人(2004)把组织政治技能的非线性项放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率有显著的提高,这意味着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据此,Ferris等人(2007)对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正向线性关系提出了质疑。 最后,组织政治技能对压力源与紧张之间的关系起着影响作用。有研究证明,对于由角色冲突和角色过载引起的紧张(Perrewe et al.,2004)、组织政治知觉引起的紧张(Brouer et al.,2006)、责任感(它可以影响工作绩效和工作紧张之间的关系)引起的焦虑感(Hochwarter et al.,2007),组织政治技能都有一定的调节和缓解作用。心理资源理论认为组织政治技能对压力的缓解作用是因为组织政治技能高的个体没有把压力源看作威胁,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心理资源。
组织政治技能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一定的不足和局限。第一,组织政治技能的概念是在西方社会文化下发展起来的,相应的实证研究也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中国的社会文化有其独特性,应该加强有关组织政治技能的本土心理研究。第二,虽然Ferris初步提出了组织政治技能的多维框架理论构想,但该模型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检验,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仍然有待进一步检验。第三,目前的研究,大多都发现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关于组织政治技能的消极作用的研究还很少。
我国学者柳恒超、金盛华和赵开强(2008)探讨了中国文化背景下个体组织政治技能的内涵;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并编制了适合中国文化的个体组织政治技能问卷。他们研究发现,中国文化下,个体组织政治技能包括五个维度:处世圆通,关系经营,人际敏锐,表现真诚,面子和谐。该问卷一方面基本包含了Ferris的组织政治技能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特色,更适用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使用。因此,本研究从个体自身的视角,探讨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高低对个体自身有哪些影响?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检验个体的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是线性关系还是非线性关系?
2)考察个体的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是否有缓解作用?
3)自我评价是否为个体组织政治技能对结果变量(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产生作用的中介变量?
第32卷第1期
柳恒超等 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自身的影响作用
心理学探新2012年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以参加工作的企业员工或者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为被试,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3份,回收率为73.7%。其中男性139人,女性271人,缺失性别数据13份,其它人口统计学变量详见表1。
2.2 研究工具
1)组织政治技能的测量采用柳恒超,金盛华和赵开强等人(2008)编制的《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量表》。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2。
2)自我评价采用Schwarzer(1997)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共10个条目,为Likert4点量表。根据Judge的观点,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是由自尊(self-esteem)、一般自我效能(generalized self-efficacy)、神经质和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这四个具体特质组成的宽泛的人格结构。本研究主要关注与技能相关的自我评价,所以选取一般自我效能作为自我评价的指标;对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进行了检验,Cronbach’ α系数为0801,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3)工作压力量表则参照House等人(1972)的压力量表,自编的四个条目的压力量表,为Likert7点量表。House等人(1972)的压力量表只有两个条目,且主要关注情绪体验方面,研究参照国内其他的压力量表,加入两道人际压力的条目。用研究的数据对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进行检验,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House等人的压力量表的第二个条目载荷较低(0.46),故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将该条目删除。该压力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15。
4)工作满意度的测量采用Cammann等人(1983)开发的问卷,共三个条目,为Likert7点量表。对该量表进行信度检验,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71。
3 研究结果
首先,考虑到本研究中所使用的测量工具都是直陈式量表,因此对测量过程中的共同方法变异进行检验。其次,检验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最后,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索组织政治技能与自我评价、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同时检验自我评价在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着中介作用。
3.1 共同方法变异的检验
共同方法变异是指因为同样的数据来源或者评分者、同样的测量环境、条目环境以及条目本身特征所造成的预测变量与效标变量之间人为的共变。共同方法变异会对测量的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使研究得出错误的结论。研究的数据收集均采用自陈量表,尽管也通过一些相应的手段来控制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如保证测验条目的清晰明了、采用匿名填写的测验方式等,但仍需要考察一下共同方法变异存在的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根据周浩等人(2004)关于共同方法效应的综述,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的方法对共同方法变异情况进行检验。具体方法是,对所用到的4个量表所有条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设公因子数目为1,检验该单个公因子对总变异的解释率。同时对4个量表的测量模型进行整体拟合,即按照量表的原始维度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通过比较该模型与公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以检验共同方法效应是否显著。如果公因子模型优于量表的整体测量模型,则说明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效应。
根据Chou等人(1995)及Byrne(1998)提出的优良模型的判定标准,NFI、NNFI、IFI和CFI的值一般应大于0.900,RMSEA的值小于0.080。从表2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原来的整体测量模型明显优于公因子模型,表明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变异问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
3.2 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以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以组织政治技能和组织政治技能的二次项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首先以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收入和婚姻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作为第一层的预测变量,然后以组织政治技能作为第二层的预测变量,最后以组织政治技能的二次项作为第三层预测变量放入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从回归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第一层预测变量中只有年龄达到显著水平,随着年龄的提高工作满意度有逐步提高的趋势。组织政治技能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达到显著水平,且ΔR2=0.019,p
3.3 组织政治技能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完整模型及其自我评价中介效应的检验
有关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有许多种,Mackinnon等人(2002)根据Ⅰ型错误和统计检验力对其中的14种方法进行了考察,最终推荐使用结构方程模型(SEM)进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
首先,在进一步分析之前,对假设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检验(见表4)。从相关结果来看,组织政治技能的五个维度和其它三个变量大多存在显著的相关,而自我效能与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的相关都比较低。
然后,采用Lisrel8.75统计软件探索组织政治技能与各内衍变量之间的最佳模型。通过模型修正,去掉不显著的路径,最终获得了符合实际的最佳模型。最佳模型的各种拟和指数见表5。
根据Chou等人(1995)及Byrne(1998)提出的优良模型的判定标准,NFI、NNFI、IFI和CFI的值一般应大于0.900,RMSEA的值小于0.080。从拟合指数结果来看,最佳模型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是可以接受的模型(虽然χ2/df的值较大,因χ2/df受样本容量影响,在大样本时,仅供参考)。整体模型的拟合路径见图1。
图1 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自身影响的最佳模型
最后,通过这个与实际数据拟和较好的最佳模型,可以看出:
1)组织政治技能对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处世圆通对自我评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而人际敏锐则与自我评价为负向关系。其它三个维度则与自我评价没有显著的关联。
2)组织政治技能对工作压力有一定的影响。处世圆通与面子和谐两个维度与工作压力之间呈显著负性关系。而人际敏锐则与工作压力之间呈显著的正向关系。
3)组织政治技能对于工作满意度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这些直接影响体现在关系经营和表现真诚两个维度上,这两个维度都与工作满意度有积极的正向关系。
4)自我评价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路径并不显著,说明自我评价对于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5)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从整个模型的角度来看,工作压力在处世圆通、人际敏锐和面子和谐三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关于自我评价在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
在Ferris的多维理论模型中,组织政治技能可以对工作态度产生影响,而自我评价在二者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但是研究的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一假设。组织政治技能对自我评价有一定的关联,具体表现在处世圆通和人际敏锐两个维度上,但是自我评价对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的路径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1)自我评价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能力方面、人际关系方面、情绪状态等,而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压力感,而我们选取的自我效能是关于能力方面的自我评价,只是从部分角度来预测工作态度,所以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关联。2)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感(Bandura,1986),一般来说,自我效能与具体的任务相联系才会有较强的预测力,可能由于一般自我效能比较宽泛,所以没有表现出与工作态度之间的关系。将来的研究也可以尝试选用其它自我评价的量表,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着中介作用。
4.1.2 关于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研究的结论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发现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有积极的正相关。而Kolodinsky等人(2004)把组织政治技能的非线性项放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对工作满意度的解释率有显著提高,提出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可能存在倒U型关系。然而研究的结论并没有支持Kolodinsky的结论,当把组织政治技能的二次项放入回归方程后,ΔR2并没有显著的提高。将来的研究也可以采用其他统计方法进一步检验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4.1.3 关于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以往研究(Brouer,2006)大多发现,个体的组织政治技能可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感。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组织政治技能在总体上与工作压力有显著的负相关。从组织政治技能的具体维度来看,处世圆通、面子和谐与工作压力有显著的负相关,但人际敏感维度却与工作压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人际敏感比较高的人容易对环境内的事情都很注意,对潜在的“威胁”保持警觉,从而有较高的压力感。国外研究在探讨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之间关系的时候,有的学者把组织政治技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Perrewe et al.,2005),或者是把组织政治技能的一个维度作为组织政治技能的代表(Brouer,2006)。研究得到了更为复杂的结论,这说明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感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不能按照简单的总体关联就对二者的关系下结论。
4.2 结论
研究从个体自身感受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与自我评价、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
1)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非曲线关系,并没有支持Kolodinsky等人(2004)的观点。
2)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处世圆通和面子和谐方面的技能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而人际敏锐可能增加个体的工作压力感。
3)对于组织政治技能与结果变量(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感)之间的关系,自我评价并没有表现出中介效应。
参考文献
柳恒超,金盛华,赵开强.(2008).中国文化下组织政治技能的结构及问卷的编制.应用心理学,14,220-225.
周浩,龙立荣.(2004).共同方法偏差的统计检验与控制方法.心理科学进展,12,942-950.
Bandura,D.A.(1986).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Brouer,R.L.,Ferris,G.R.,Hochwater,W.A.,Laid,M.D.,& Gilmore,D.C.(2006).The strain-related reactions to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s a workplace stressor:Political skill as a neutralizer.Handbook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s.Northampton UK:Edward Elgar.
Byrne,B.M.(1998).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LISRRL,PRELIS,and SIMPLIS:Basic concepts,applications,and programming.Thousand Oaks,CA:Sage.
Cammann,C.,Fichman,M.,& Jenkins,G.D.(1983).Assessing the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of organizational members.In S.E.Seasshore,E.E.Lawler III,P.H.Mirvis,& C.Cammann(Eds.),Assess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A Guide to Methods,Measures,and Practices.New York:John Wiley of Sons.
Chou,C.P.,Bentler,P.(1995).Estimates and tes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In R.Hoyle(Ed.),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Concepts,issues,and applications.Newbury Park,CA:Sage.
Ferris,G.R.,Berkson,H.M.,Kaplan,D.M.,Gilmore,D.C.,Buckley,M.R.,Hochwarter,W.A.,& Witt,L.A.(1999).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Paper presented at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59th Annual National Meeting,Chicago.
Ferris,G.R.,Treadway,D.C.,Kolodinsky,R.W.,Hochwarter,W.A.,Kacmar,C.J.,Douglas,C.,& Frink,D.D.(2005).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olitical skill inventory.Journal of Management,31,126-152.
Ferris,G.R.,Treadway,D.C.,Perrewé,P.L.,et al.(2007).Political skill in organizations.Journal of Management,33,290-320.
Ferris,G.R.,Davidson,S.L.,Perrewé,P.L.(2005).Political skill at work:Impact on work effectiveness.Palo Alto,CA:Davies-Black.
Hochwarter,W.A.,Ferris,G.R.,& Gavin,M.B.(2007).Political skill as neutralizer of felt accountability―Job tension effects on job performance ratings:A longitudinal 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02,226-239.
House,R.J.,Rizzo,J.R.(1972).Toward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56,388-396.
Kolodinsky,R.W.,Hochwarter,W.A.,& Ferris,G.R.(2004).Nonlinearity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skill and work outcomes:Convergent evidence from three studies.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65,294-308.
MacKinnon,D.P.,Lockwood,C.M.,Hoffman,J.M.,West,S.G.,& Sheets,V.A.(2002).Comparison of methods to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ediated effect.Psychological Methods,7,83-104.
Mintzberg,H.(1983).Power in and around organizations.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 Prentice-Hall,New Jersey.
Perrewé,P.L.,Nelson,D.L.(2004).Gender and success:The Facilitative role of political anizational Dynamics,33,366-378.
Perrewé,P.L.,Zellars,K.L.,Rossi,A.M.,Ferris,G.R.,Kacmar,C.J.,Liu,Y.,Zinko,R.,& Hochwarter,W.A.(2005).Political skill:an antidote in the role overload-strain relationship.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10,239-250.
Pfeffer,J.(1981).Power in Organizations.Marshall,VA:Pitman.
Schwarzer,R.,Aristi,B.(1997).Optimistic self beliefs:Assessment of general perceived self efficacy in thirteen cultures.World Psychology,3,177-190.
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Political Skills on Individual
Itself in Chinese Cultural Context
Liu Hengchao1,Jin Shenghua2,Zhao Kaiqiang3
(1.Centre of Human Resource Assessment,Shangha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hanghai 200233;
2.School of Psychology,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3.Training Center,North China Grid Company Limited,Beijing 102401)
Abstract:
关键词:校园体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事业一直受到政府的广大重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国家对校园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当代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德育为思想教育的直接方向;以智育为思想教育的核心基础;以体育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先决条件;以美育为思想教育的必须内涵。他们在思想教育上相辅相成,不可忽视任何一方的发展。而校园作为教育方,不断为社会培养人才,鼓励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前进方向,都是教育的完美体现,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体育文化对学生影响重大[1]。
一、校园体育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现代,新潮思想不断出现,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一般吸收着不同的知识。在这其中,校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观,为此,校园主张人性化教育,积极开展各种校园活动。现代教育追求独立思想,主张从依附性转变为自主型,同时自主选择式教育,发挥个性特长,创建个性化创新校园。校园体育文化为思想教育创造了发展空间,培养学生遵守规章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丰富了校园生活,更促进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精神文明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关爱集体,尊重集体,维护集体,这种集体主义精时刻在学生心中。校园教育中,学生普遍具有上进心,好奇心,和争强好胜心,而体育文化精神具有组织性、纪律性,在团队和平竞争、团结友爱的精神影响,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爱、奉献的高尚品格,提高集体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我行为与集体风气、个人与集体等问题的正确处理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参与团队竞争,大大满足学生精神需求,锻炼学生意志力与精神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情操,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将体育文化中展现的体育精神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并且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奠定思想境界的基础,这些都是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2]。
二、校园文化有利于维护学生身体健康
在我国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发展道路中,校园体育文化一直得到很大的重视,然而,事实上,很多教育者忽略了学生身体素质问题。在我国素质教育模式的培养下,仍然有很多学生坚持走高考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学生学习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校园度过,而在校时间的五分之四又都是在教室内度过,这对正处于发育期的学生身体影响极大。可是家长和教育者们都只注重分数,往往没有给孩子过多的空余时间。多种原因下导致了学生疏于锻炼,身体素质跟不上,“肥胖儿童”“常病儿童”类似的现象越来越多,为此,校园需要加大力度宣传校园体育文化。
目前形势下,校园体育文化带有一种强制性的教育色彩,也是从侧面表明了它存在的必要性。校园体育文化需要培养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强化教育基础。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的地基,只有地基牢固,才能使自身稳健发展,所以说校园体育文化是思想教育的基础,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思想教育体现
校园体育文化在一定的环境下,不同的体现出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主要集中在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上,包含了一定的体育风尚、体育道德价值观等内涵。
(一)校园体育文化的精神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作为参与者体会到的思想不同,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行为表现等造成深刻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体育文化的思想性被有计划有目地的影响着学生,学生在被动接受的同时对自身的行为准则有初步的认知,进而引发学生对自身的思考和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另一方面,在教育事业中,1+7>8中的1指的就是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精神潜移默化引导着学生的思想健康和发展道路。在大部分学生心中,体育运动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教育方式,它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探知心、求知欲,启发着爱表现、喜欢交朋友,善解人意心灵美,乐于助人等思想。他的作用不是其他单一式教育可以替代的。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现状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校园体育馆使用率低,教学方式单一,导致体育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同时高强度的教育导致学生体育文化活动减少,大多数表现为多人统一、形式单一,教育效果可想而知。其实在体育文化中,体育物质文化是一种外在标志,是体育文化得以开展的基础,营造体育氛围,加强体育设施建设,这些都是体育物质文化的体现。这种能够体育物质文化的形式直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陶冶情操,渲染性格。所以体育文化就目前而言,应该加大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体育文化多样性发展[3]。
(三)校园体育文化的新生
近几年,我国提出加大和改进学生思想教育这一重大任务。想要改进教育机制,必须要坚持几成优良传统,并加以创新改进,形成适合现代形式下的创新教育。因此,作为思想教育中的基础,校园体育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统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发展,为思想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辟新的道路。
首先,形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在不同个体、群体中,学生的所处环境对学生心理观念造成直接影响。改善校园体育教育模式,带动学生加强锻炼,逐渐形成体育生活方式,让体育文化成为生活一种,走近学生心里;其次,校园体育文化多样化,施行个性体育文化全面发展,放眼正确目标,加强身心素质,保证学习与生活中的健康;最后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宣传,改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不再停留在娱乐、玩耍阶段,由兴趣爱好逐渐转变为体育事业、体育教育、体育工作等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为,推动体育文化发展[4]。
良好的校园风气和体育精神,影响着学生的心里健康。在校园体育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积极拼搏精神、敢于迎接挑战精神等体育精神的体现,离不开体育制度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束缚力影响着学生遵章守纪,约束己与他人,互相竞争,以积极主动完善自我为目标前进着。
总之,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影响深远,在思想教育上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为了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校园体育活动,不断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开朗、勇敢、活泼、果断、热情、坚持等这些美好品质,还是需要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创新,同时也是教育模式的改革,坚持个性化教学,建设创新型现代校园,为学生创造最好的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工作的实施。校园体育文化也影响着日常生活。教育者们在生活中,积极主动营造体育氛围,因材施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离不开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完善体育制度文化,加强体育物质文化,提高体育精神文化,全面推行健身运动和素质教育,使学生形成自主、创新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正确意识到体育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成娟,王晓虹,闫涛等.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个案[J].科技信息,2013,(2):59-60.
[2]许淑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3,(4):179.
[3]李爱国,叶栋恒.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影响[J].高教学刊,2015,(15):159-160.
【关键词】 医院 文化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 内涵比较
一 概念比较
1 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医院文化建设同样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在医院的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基础上得到广泛认可的一个标签。在继承传统的医德、医风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的精神,把医院文化建设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建设,建设具有高品位、深层次内涵的医院文化对美化医院形象、通过这样的文化建设提升医院团队凝聚力、提高管理效力、增强竞争软实力。
2 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做好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现其中的规律,解决人们的思想、工作及生活问题,提升医院人员的认识问题和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在当前医疗改革期间,很多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有些人员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面对新形势,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加严峻,在积极引导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深刻认识和体会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牢固树立为人民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意识,发扬救死扶伤精神,不断调动和集结全体职工智慧和力量。
二 两者之间的内涵比较
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有很强的相似性,但是它们二者又不是完全的统一,它们之间有着相互区别,又有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1 二者的相同点
1.1 对象趋同
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针对医院的工作人员,都是把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内在素质和内涵的建设,促进他们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激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完成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
1.2 内容一致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医院的文化建设工作都是在研究人的行为和思想意识,文化建设更是对医院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这些主要表现在管理水平、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上。
1.3 方法相似
无论是思想政治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是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各种因素,按照人的基本规律制定相应的标准,从分调动认得积极性,激发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考虑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因素服务于医院的发展大局,同时兼顾员工个人自我价值体现,努力通过调动和有效发挥“人”的作用,从而达成组织目标。
2 二者的区别
工作的着力点不同,
医院文化主要提升医院的整体水准,强化员工的素质,从而为医院形象的提高做好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但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在医院得到执行,注重对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基石,没有思想政治的建设作为指导,那么文化建设就会出现偏差,思想政治的建设能够让医院工作人员更好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激发他们的热情,这样更能够很好地建设文化建设,同时医院的文化建设可以为思想政治建设提供一些新鲜的土壤,对思想政治的开展提供无形的帮助。
三 工作结合方式
1 选准突破口和结合点
文化是一个上层建筑,它有着自己的一个层次,这主要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建设文化时一定要考虑这几个层次,结合思想政治建设,为文化建设提供一根良好的氛围,渐进式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再结合医院的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从分发挥好思想政治这块阵地,让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为医院的良好发展做出贡献。
2 注重软硬结合
在建设医院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医院员工正确的价值观的培养,要依靠健全规范的制度对对职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通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不断提高医院员工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行为规范便准,能够让员工处理好医院和个人的关系,让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 相互促进作用
1 让思想政治工作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同时医院的工作人员又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主体,医院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及思想认知直接关系到医院文化建设,所以要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思想内涵,为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和谐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医院内外部人文环境,这其中就包含了良好的医患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对医院的知情权意识越来越浓厚;再就是工作人员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主要表现在工作和心理方面,在这样的多重关系下,医院和患者的矛盾一触即发,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好自身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协调作用,凝聚各方面力量,做好医患双方心理疏导工作,既关注到患者的实际需求,又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医务人员减压减负,激发其内在潜力和主动性,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一个和谐的医院文化。
总之,医院文化建设和医院思想政治建设看似各不相关,但是它们在形式和实施方面也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为了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内涵素质和文化修养,以内涵文化为制胜点,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医院的各项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陆建明,康小明.试论医院文化建设的理念和实践.中国医院管理,2007,27(3).
[2] 范绍东,黄颖生.加强新时期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0.
[3] 高飞.浅谈医院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和作用. 现代医院, 2004,11(11).
[4] 钟志勇,潘云华,陈少娜.试论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辩证关系.现代医院 2004,3(3).
关键词:中医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信
1中医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1.1现实意义
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可以进一步领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深入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要旨,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高校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2实践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复杂。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期,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形成,他们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多变性、活跃性和选择性的特点,这些思想行为均为思想政治工作设置了新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考验。面对传播技术的跨越发展与受众心理习惯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谋求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形成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确诠释时代和社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中医文化中所蕴含的“扶正祛邪”“情感疗法”“治未病”等思想与治疗方法,均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理念。[1]
2中医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1“扶正祛邪”与营造良好校园环境相结合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指导原则,即中医认为人们之所以会感染疾病就是因为体内邪气胜,正气弱,邪气打败正气。所以,中医认为治疗疾病就是要扶正祛邪,增强正气。“扶正祛邪”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是十分相近的。高校校园文化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性对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导向性作用。将“扶正祛邪”思想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要求高校及时廓清错误思想,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真正发挥校园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重要作用,达到弘扬正气、教化育人的良好效果。医学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突出传统中医文化,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教育氛围,让师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中医文化的熏陶,使广大学子在领略祖国优秀传统中医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2]
2.2“情志疗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传统中医文化中情志是“七情”和“五志”的合称,它包括现代心理学的情绪、情感、意识及心理、心境等多个方面。中医认为,情志活动失常可采取移情易性法、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情志疗法治疗。当代大学生受挫能力下降,抗压能力不足,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与学校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逐渐凸显出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可以结合“情志疗法”,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移情变气疗法”,就是“移情易性”的医疗方法,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或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思想的关注点从症结点转移至他处,或改变周围环境,避免心理受挫学生受到不良因素影响;或教育引导学生使其从某种情感纠葛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其他事情之中,可称之为“移情”。通过交流与沟通等形式,改变其错误的认知与消极的情绪。“抑情顺理法”指的是运用理智战胜情感,通过情绪的驾驭来控制过激情绪和不良行为,使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达到治疗或预防情志疾病的目的。“劝说开导法”是指科学地通过交流与沟通,对心理问题学生采取启发引导的方法,通过沟通了解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照顾学生的思想顾虑,提高学生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信心,使之主动、积极地配合学校和医院进行治疗,从而促进心理健康的恢复。“情志疗法”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精髓,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以及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同时,高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以大学生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找准着力点,将“情志疗法”渗透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等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3]
2.3“辨证论治”与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工作相结合
《黄帝内经》中所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为治理管理的意思。“治未病”即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治未病”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欺瞒手段,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解决不良网络借贷问题,及时地、准确地以防范于未然的眼光关注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融入“未病先防”思想,建立防范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预警机制,紧密关注学生不良消费情况,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情况和课外活动情况,认真摸底排查学生参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情况,在摸排、清查、监测、预警和防控校园不良网贷的部署过程中,重点调动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群体的积极性,采用关心服务、盯紧看牢、重点攻关的工作模式,密切追踪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误导出借人或借款人的行为,及时甚至提前发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定期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以电话、校讯通、微信、微博、QQ、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预警提示信息。其次,融入“既病防变”思想,建立健全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理机制。对排查中发现的已经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要及时做好帮扶引导工作,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学校学生资助部门要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和学生家长要形成联动机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消费观,合理支持、适当控制学生的消费支出。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的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的自立意识。
3中医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果
3.1民族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
中医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弘扬中医文化,可以培养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作用,引导学生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化为精神气质。将中医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发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关心国家命运,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梦想、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不断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营造风清气正、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4]
1.1血站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同点
1.1.1目的不同
从血站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来看,二者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是血站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为了实现血站战略目标而发生与存在的,而后者的目标就是为了能够提高职工思想政治上的觉悟,了解党的政策方针,强化血站职工的执行力,确保职工在工作上和思想上的积极性。
1.1.2出发点不同
血站的文化建设属于管理理论的范畴,代表着血站的软实力,其出发点是凝聚职工力量,增强集体荣誉感。而思想政治工作隶属于党的政治工作系统,是思想上的宏观指导,其出发点在于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1.1.3工作开展的方式不同
血站的文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血站的经营目标开展的,其主要是在血站的日常经营中潜移默化形成的。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沟通、党团活动、专题讨论等多方式进行。
1.2血站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同点
1.2.1工作原则相同
就血站的文化建设工作中来看,其主要是进行文化管理,进而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员工创造力,提高团队凝聚力,实现血站的长远发展。就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原则是实施民主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其在工作原则上与血站的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点。
1.2.2工作方向相同
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先进思想的职工,而血站的文化建设工作也是为了培养这样的员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血站的文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定向。
1.2.3体现出的作用相同
血站的主要任务,是为医疗机构提供血液支持,是一种社会责任的体现,而血站的文化建设,也充分体现出这种社会责任,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有相当的体现。此外,血站文化建设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塑造职工认同的价值观,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化解职工的工作矛盾,营造团结奋斗的工作氛围,这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也一致。
2文化建设在血站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
文化建设在血站思想政治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文化建设能够扩宽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能够为血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能够为血站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高的精神价值,因此,需要对文化建设在血站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以将其作用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确保血站的长远发展。
2.1文化建设能够扩宽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
众所周知,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工作内容,导致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质量,影响到血站的长远发展。针对于此种情况,血站工作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不断的扩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血站的文化建设是在新形势、新情况下产生的,而且能从本血站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修正和完善血站理念体系和价值观念,将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血站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丰富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内涵,提高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促进血站的长远发展。
2.2文化建设能够为血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载体
在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其传统的工作方法就是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通过谈心、组织谈话以及召开集体教育大会的方式开展。血站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是通过相关的管理者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因此,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助文化建设的载体,使思想工作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不断满足职工对于提高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技术水平和参与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的需要。此外,在血站的文化建设工作中,可以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血站在塑造共同价值观的时候,可以将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应理论有效的融入其中,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有助于提高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水平,确保职工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实现职工与血站的共同发展。
2.3文化建设能够为血站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高的精神价值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血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不断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价值没有提高,影响到职工思想上的进步。而文化建设坚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原则,在经济中注入精神价值,在“物质”中体现荣誉,使职工的积极性与道德性、稳定性融合在一起。通过加强文化建设能够为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更高的精神价值。
3通过血站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的策略
鉴于血站文化建设对血站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的加强血站的文化建设,并且将其作为突破点,促进血站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提高。下面针对于通过血站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高的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3.1加强血站制度文化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保证
制度文化是整个血站文化的骨架,也是核心力量,在血站文化制度方面,应该体现职工的服务意识、建立核心的价值观、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要求职工加强学习以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塑造血站良好的形象,提高对血站的认知度等等。而这些文化制度规范能够为血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证,进一步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增强职工的核心凝聚力。
3.2血站的文化建设中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
在血站的文化建设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开发引导、启迪指引的方式培养职工科学的价值观,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血站的长远发展。在以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血站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抓住职工的共同理想教育这个关键点,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育。
3.3培育血站精神,培养职工正确的价值取向
培养职工正确的价值取向需通过培育血站精神等文化建设的措施实现,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共同的奋斗愿景,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创造力、进取精神,增强职工的集体荣誉感。在日常工作中,能自觉的规范自身的行为,以集体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有助于将职工的最大效能挖掘出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血站的长远发展。
3.4将血站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加强经验总结
日常工作中,还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实现共同发展。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宣传政治思想,开展多种形式的座谈活动,组织民主生活会等等,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到职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4结论
关键词:区域名人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35-03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名人文化,这些名人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知识密集、人才荟萃,在研究地域名人文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挥这一优势,研究和吸收地域名人文化精华,传承和弘扬独特的地域名人文化,服务高校德育教育,培育具有特色的大学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目标,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地域名人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地域名人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是群星闪烁的伟人先哲留下的软黄金,是每所高校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能使被教育者自觉不自觉地置身其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域名人文化富于特色和潜力,超越了教科书的育人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域氛围和无与伦比的亲和力,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1.挖掘地域名人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核心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关于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发展和改造的实践活动,课程内容需要抽象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教师必须将抽象的理论和鲜活的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难题和思想上的困惑。而目前全国统一的思想政治教材偏重于理论教育,需要丰富的社会实践去充实和丰满,挖掘优秀的地域名人文化资源,刚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提供鲜活的素材,为大学生体验式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2.挖掘地域名人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也是由大学生的特点所决定。大学生一方面求知欲旺盛,另一方面自制力较弱。理论教学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但对社会实践活动热情较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找到与实际相结合的坐标点。开发地域名人文化资源,既形象又直接,大学生对名人文化知道一些,但知之不详、知之不深,将其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容易让大学生找到人生的坐标。
3.挖掘地域名人文化,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地域名人文化资源,大多比较直观、具体、形象生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很容易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从而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而且这些资源都是近距离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很容易感知、继承和弘扬名人精神,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并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二、地域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德育为先不能是空洞地说教。深入研究和融合优秀的地域名人文化,可强化高校德育功能,达到文化育人目的。概括地讲,地域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名人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许多地方都是革命热土,孕育了无数甘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诞生了一批又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辉煌篇章,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这些有助于教育和激励大学生继承先辈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2.地域名人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教材。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志士涌现、才俊辈出。他们或筚路蓝缕、开拓进取,或勤学苦读、学有所成,或胸怀天下、奋发有为,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一个个光辉榜样,成为大学生拼搏进取的不竭精神动力。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促使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励大学生求学上进、务实创新,努力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地域名人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教材。孝悌仁义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我国的历史为文化名人大都深受儒家文化思想熏陶,以德立世,往往是当时的道德模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有效培育感恩奋进的大学文化,使大学生对家人、对社会常怀感恩之心。
三、利用地域名人文化资源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名人文化融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既有利于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也有利于大学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应该成为高校的追求。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路径实现这一目的与追求:
1.培育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名人文化,实质就是精神和意志、知识和素质、品格和情操的高度聚合。大学之大,不在于其范围有多大,楼宇有多高,而在于其有大师,有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因此,大学应深入研究地域名人文化,广泛汲取地域名人文化中的精华,将名人文化中经世致用、注重实效的价值取向,奋发有为、勇敢进取的文化精神,忧时济世、舍身为国的爱国情操与高校实际有机结合,形成铸魂励教、陶冶化育的办学理念,概括出催人奋进的大学文化,提炼凝聚人心校园精神,通过一届又一届师生传承,潜移默化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人生与价值追求。
2.构建独具一格的德育教育体系。高校德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包括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等等。构建独具一格的德育教育体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发挥区域名人文化隐性教育资源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于思想教育而言,隐性资源不仅具有显性教育资源同等的作用,而且有其无法达到的效果。名人文化教育与传统课堂思想政治教学相比,更多的是通过熏陶、认同、模仿等心理活动,促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发挥区域名人文化的传承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高校重视认知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大学生普遍认知好,但情感淡、意志弱。将区域名人文化融入高校德育教育,可让大学生走到名人身边,走进名人心灵,触摸名人的成长脉搏,并将名人精神内化为自励与自警,激发大学生爱国爱校的情感及投身校园建设的热情,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人生航线;三是发挥区域名人文化的独特作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区域名人文化的底蕴看得见,摸得着,体验得到,容易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区域名人文化为大学生德育注入了鲜活的内容,提供了不尽的源泉,通过对大学生情感态度的影响及对价值观念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大学生的心灵,使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灵魂的升华,效果十分稳定。
3.拓宽和优化德育教育路径。德育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教育路径是联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纽带,选择好的教育路径是提高德育效果的根本保证。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过去单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理论与实践、现实与虚拟、学校与社会、课堂与课外高度融合。因此,应发挥地域名人文化的德育载体作用,通过路径拓宽与优化,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名人文化的育人功能。
4.形成风格独特的教科研。高校肩负着传承区域名人文化的重要使命,承担着用名人文化激励和教育学生的历史重任。应高度重视区域名人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过成立区域名人文化研究会、设立区域名人文化研究学科、整理区域名人文献资料等方式,形成明显的特色优势,为大学生发奋苦读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也为弘扬区域名人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5.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名人的风姿折射出一个地方独特的人文特征,是不可多得的社会财富。大学生思想活跃,活动组织能力较强。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广泛开展知名人、爱名人、学名人主题教育活动,像组织参观名人故居和纪念堂,借鉴英国伦敦、利物浦等大城市设立名人“蓝牌”,组织编撰区域名人事迹和名人传记,收录区域名人名言,等等,进一步挖掘区域名人文化,让本土名人孕育而成的名人文化走进大学生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和人格品位,为促进校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航道;文化建设;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3-0254-01
前言
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党内建设的重中之重,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形成合力,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航道文化建设工作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导向作用、浸润a作用、凝聚作用及约束作用五个方面,本文通过介绍航道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分析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在航道职工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揭示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航道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
航道文化建设涵义较为广泛,一般从具体工作的角度来看,主要包含安全文化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两方面。
1、 安全文化建设。主要以提高职工内在的安全素质为主,对于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通过培训的方式,使职工了解更多的安全知识,从而能够促成职工自身安全素质的提高;二是通过组织一些安全主题活动,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展现,以加深职工对于此项工作的理解;三是进行安全演练工作,采用安全演练的方式,提高职工的应对能力和动手能力,以便全面提升职工的安全素养,使安全文化建设达到目的;四是对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分析,做好普及宣传,从而使职工能够及时了解在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提升了自身的安全警惕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的谨慎、敬业,从而收到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五是树立安全工作典型,对于安全工作开展较好的职工进行嘉奖,号召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而通过典型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带动职工安全素质的提高。
2、 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是近年来航道文化建设的主题,随着反腐工作的不断深入,长期以来这都将是航道文化建设的重点方面。有效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好宣传工作。廉政意识的淡薄往往使得职工在思想上较为松懈,甚至触发了腐败的高压线而不自知,因此宣传到位能够有效解决职工廉政意识淡薄的问题;二是开展廉政文化的学习工作。廉政工作包含的内容很广,其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这些都需要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来完成;三是严格监管,严格监管能够有效发现违规职工的违纪行为,从而通过对违纪职工的处理,从反向促进职工廉政文化意识的提升;四是加大对于违规违纪员工的处理。对于违规违纪员工的处理也是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只有令行禁止,对于触发工作纪律,甚至国家法律法规的职工严格处理,才能切实提高员工的约束作用,对于航道文化建设的方向促进作用更加的明显。
二、近年来社会发展对航道职工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
2000年以后,由于社会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社会中也存在了各种思潮,这都对于航道职工的思想意识方面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官本主义。由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了一部分人对于权力过于热衷,认为有权力就有了一切,通过权力可以带来金钱、地位、尊重、荣誉等一系列附加的福利,因此,存在这种思想的职工往往为了获取权力不择手段,而当获取了权力时,往往促发了腐败的发生。
2、 拜金主义。一直以来,拜金主义的思想在社会中都长期存在,在近两年的高压态势中有所缓解,但仍是社会中的主要负面思潮之一,在航道建设中,这仍对航道职工产生了一定影响,这种思想使职工热衷于追求财富,而过度的热衷追求金钱,往往成为了违规行为的导火索。
3、 享乐主义。具有这种思想的职工往往不思进取,在工作中得过且过,这些都成为阻碍职工进步、阻碍工作进展的重要问题。
4、 形式主义。拥有这种思想的职工往往注重形式,对于工作、对于检查采取应付的态度,走形式多过于实干,使工作的开展缺乏实效性,变得缺乏意义。
三、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航道文化建设工作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做好航道文化建设工作,能够使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更能够有的放矢,抓住重点。
1、 导向作用。通过开展航道文化建设工作,能够为职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有效的填补职工在精神层面的空虚,有效的转变职工受到的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从而使职工在思想上建立正确的导向,增强了对于不良思想的抵御能力,在丰富了员工思想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工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利用内刊、网站、板报的文化宣传活动,在职工空闲时,能够使丰富员工的文娱互动内容,通过对于文化出版物的阅读,促使职工迅速的进入文化氛围,逐渐的建立起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
2、浸润作用。文化是最能够浸润人们内心的产物,通过文化能够使职工的思想上产生共鸣和认同感,提升了团体了凝聚力和自信心,逐渐丰富职工的内心,缓解职工内心的负面情绪,从而更好的生活与工作。例如,通过经常性的组织阅读文化刊物、聆听文化音乐和文化艺术,提高了员工的精神世界,对其产生共鸣,建立的正确的趣味,从而丰富了职工的内心世界,渐渐的浸润了职工的内心,产生良好的效果。
3、 凝聚作用。通过航道文化建设,尤其是适时的开展文化活动,能够加强职工的凝聚作用,从而产生向心力,使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加能够顺利的开展。文娱活动的举办能够有效的产生凝聚作用,例如举办运动会、篮球赛、拔河、野炊、歌唱比赛能一系列文娱活动,提升了职工的身体素质,普及了社会中的正能量,讴歌了我党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能够有效加强职工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强化的自信心和团结精神,从而提高了凝聚力。
4、 约束作用。通过航道文化建设,能够使职工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并且使员工了解更多的社会规则,提升职工的法律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约束作用。航道文化建设的约束主要体现在对于法律意识的宣传能够使职工能够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从而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了解在行为方式中那些可以提倡,而那些一定要避免,并且有那些是绝对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有效的约束使得团体更加的具有确定性,从而避免了不良事件的产生。
结束语
航道文化建设在航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向作用、浸润作用、凝聚作用以及约束作用。因此,在工作中,务必不能忽视航道文化建设,一定要将其作为管理的常态工作来抓,从而以航道文化建设工作为基点,全面提升航道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1] 林飞.航道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J].中国水运报,2008,02
[2] 蒋佩.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J]. 东方企业文化,2004,08
[3] 肖征.航道文化建设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J]. 中国水运(上半月),2002,02
[4] 肖征.长江航道文化品牌建设的思考 [J].中国水运,2011,10
【关键词】 企业思政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作用
企业文化因其具有培育企业员工树立共同遵守的精神风貌、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职能,对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思想政治工作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中愈来愈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既不相互包容、又不完全重合,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叉、互为依存。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许多共同点:1、实现的目标一致。二者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获取企业最大效益出发,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企业的各方力量,为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服务。2、受众完全相同。企业文化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都是企业的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思想政治工作则强调广大员工的企业主人翁地位,两者都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3、内容有许多相似之处。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精神层的内容,如企业目标、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等都属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其中间层―制度层的形成和贯彻,也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保证和促进作用。4、手段大体重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树立典型,学习榜样等等,也被企业文化建设加以广泛运用,二者在手段上几乎完全可以通用。
因此可以这样说,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参与和渗透,企业文化建设同时又为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活力,提供了新的舞台。
二、思想政治工作对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1、构筑企业共同愿景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
组织的共同愿景指的是组织中所有成员共同发自内心的意愿,这种意愿不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而是具体的能够激发所有成员为组织这一愿景而做出奉献的任务、事业或使命,它能够为企业创造出巨大的凝聚力。把构筑企业共同愿景作为主要目标,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使命,是企业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具有现实性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从构建企业共同愿景出发,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培养企业共同的语言。企业共同语言是企业理念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企业文化精神层的生动再现,最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和企业的发展要求,它能成为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凝聚人心,鼓舞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的有力武器。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企业文化这一载体,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各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各类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耳濡目染,在员工中培植企业的共同语言,从而实现企业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企业观念、形象的树立。
(2)开展团队学习。企业文化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就是团队理论,团队指的是处于同一环境中,彼此能够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志同道合的人生观,容易形成坦诚沟通,共同激荡创意,相互鼓励及启发事业的成就感的员工群体,这样的群体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能够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汇集起巨大的创造力量。在开展团队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机构和组织形式,如“职代会”、“QC小组”、“青年文明号”,“职工之家”等,将职工较好地吸引到企业的周围;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沟通,构筑自上而下的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让职工及时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政策制度、管理措施,形成“上下同欲”的理想氛围。
(3)实现自我超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理论,充分重视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让每名员工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并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是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工作如能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地研究摸清员工所处的心理需求层次,确立他们的需求等级,并及时跟踪需求层次的变化,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各种心理需求和实现自我的超越,必将留住企业人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2、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文化的功能发挥具有强化作用
(1)对导向功能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例如对企业的好人好事,新风尚、新气象进行大力的宣传和鼓动,在企业上下形成一股争做劳模、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通过演讲比赛、风采展示、技能比武等活动,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技术能力,陶冶他们的精神情操,使他们对企业价值观、正确人生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产生认同心理,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的侵害和不良文化的腐蚀。
(2)对约束功能的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能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从不同侧面,用不同的方式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进行规范和约束,解决单靠企业制度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通过定期的“党员公示栏”、“党员责任区”、企务公开制度和各种形式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明确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所肩负的职责,大力发扬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个正确思想的”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个高尚行为的楷模,让广大职工能从身边的党员身上直接得到精神的鼓舞,看到行动的方向。
(3)对凝聚功能的强化。企业凝聚力是一种群体凝聚力,它表明群体对成员的一种内聚作用,表现为群体成员的向心力。它们形成的前提都是满足成员的某种需要,需要的满足带来了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能增加成员对组织、对群体的归属感,表现成为吸引力、粘结力。从人的需求兼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特点出发,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构建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领导作风、良好的企业道德、企业风气、企业精神,来满足员工的精神需要,使企业凝聚力随着员工需求层次的逐步提高而得到长期保持和加强。
(4)对激励功能的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向较为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从意识形态上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精神。这种精神激励包括从目标的角度进行激励:让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社会意义和光明前途,从而激发出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从参政议政的角度进行激励:把企业的家底交给员工,让他们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参与决策,较好地满足员工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情感上进行激励:以“真诚”之心善待员工,充分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与之建立平等、亲切的感情,让员工体会到领导的关心、企业的温暖,从而激发出主人翁责任感和对企业的热爱之情。
3、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加强企业文化的创设
(1)促使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企业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经济性和社会责任感等特点,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变革发展趋势,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对企业价值观进行创新,变传统的价值观中“为富不仁”、“无商不奸”、“见义忘利”、“竞争不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为“公平竞争”、“义利并重”、“既要利己,更要利人”等新的价值观念,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加强企业精神的创设。企业精神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及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只有高尚的企业精神才能够成就企业伟大的事业。这种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要靠点点滴滴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完成。那些通过有意识地提倡、培养出来的优良精神风貌,诸如对崇高事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对企业认真负责的精神,淡薄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敢于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等,都会在关键时刻显出“英雄本色”,成就企业的兴旺发达。
教育部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职教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相关企业、行业的需要接轨。因此,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充分发挥优秀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无论对于企业人才储备还是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抑或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企业文化及其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结构与功能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有机复合体。”
企业文化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最表层的是物质层(器物层),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如企业名称、标志、物质环境、产品特色、技术工艺品设备等;中间层是制度行为层,主要包括一般工作和管理制度、特殊制度以及企业风俗;最内层是精神层(观念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企业最高目标、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风气、企业宗旨等。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有导向功能、教育功能、凝聚功能、约束功能、激励功能、融合功能、审美功能以及辐射功能。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职业学校用符合社会、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行业和企业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尽管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分别存在于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领域,但两者仍有许多相通之处,具体而言:
1.从价值取向来看,两者都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对内以员工为中心,尊重员工、关心员工,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以充分调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主人翁意识;对外则以客户为中心,坚持“顾客就是上帝”,设身处地地为顾客着想,千方百计地了解顾客需求,竭尽全力地满足顾客愿望。
同样,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高职学生的精神关怀,尊重他们的特殊利益、愿望和需要,与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引领高职学生主动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行业、企业要求以及自身发展需要的完善人格和合理行为模式。
2.从功能上讲,两者都具有导向、教育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明显的导向功能,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共同价值观并朝着共同的企业目标而努力。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既是企业以文化手段对员工进行教育的过程,也是树立员工“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使命感”的过程,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推动企业的发展。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具有导向、教育和凝聚功能:运用启发、动员、教育、激励、批评等方式对高职学生的行为规范、奋斗目标和理想信念进行科学引导,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其全面发展;引导高职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承担社会、历史使命,凝聚力量,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
3.从发挥作用的过程上看,两者都包括知、情、意、信、行的培养
企业文化结构的三个层次即精神层、物质层、制度-行为层,形成强有力的文化管理模式:依托物质的、精神的或制度―行为的企业文化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形的或无形的渗透,引起员工主体主动认知和反思,推动员工思想、态度和情感的转变,并最终落实于符合企业目标要求的行为上。因此,企业文化包含了对员工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的培养。
同样,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下,高职学生内在知、情、意、信、行等各要素不断成熟、均衡发展的过程。
4.从目标上看,两者都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优秀企业文化的着力点在于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注重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企业员工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来保持企业持续的发展势头。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行业和企业输送一线实用型人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必然与社会特别是相关行业、企业的特定人才要求一致: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关注其内在思想品德修养,以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二、优秀企业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优秀企业价值观可引导高职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是企业全体或绝大多数员工一致赞同的关于企业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就其基本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企业利益观、经营观、劳动观、市场观、进取观、成功观等。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应该是正确的、高尚的价值观:在企业利益方面,能够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价值;在经营观方面,坚持诚信为本,维护企业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劳动观方面,使企业员工付出劳动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是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重要形式;在市场观方面,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确对待市场竞争与合作;在进取观方面,积极追求进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永恒动力等。
这些优秀的企业价值观能够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例如,在职业价值取向方面,“奉献社会”的企业价值观能够帮助高职学生克服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职业价值倾向,引导学生将个人价值与社会、行业、企业需要结合起来,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劳动观方面,“以人为本”的劳动价值观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引导学生将劳动的过程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高尚的企业伦理道德可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企业伦理道德是指活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道德意识、道德规则、道德行为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企业家的道德素质、良好的企业―员工关系、协调的企业―政府关系、诚信经营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环保责任等六个方面。
高尚的企业伦理道德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企业家们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人格魅力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激发高职学生自觉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诚信经营的企业道德理念与高职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而良好的“企业―员工―政府―社会”道德伦理关系,则可以与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企业―国家―社会”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创造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三)企业勇于创新的理念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
“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企业勇于创新的理念包括企业文化创新、管理和制度创新、技术和产品创新、营销和广告创新等丰富内容,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企业勇于创新理念必然包括持续学习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加创新动力,提高创新能力。企业鼓励自主创新能够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激发高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企业自主创新必然是以人为中心的创新,企业创新理念最终要落脚于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行动之上。同样,这些企业创新理念能够以口号的形式激励高职学生不断创新,自觉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发扬怀疑精神和首创精神,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动力。
(四)企业合作共赢的理念可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互助合作的精神
企业合作共赢理念既是企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保证,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关系两个方面。就企业内部而言,倡导适度竞争的和谐理念,培养员工合作共赢理念,打造团结一心的企业团队;对外公共关系,表现在与其他企业特别是同行企业形成良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积极主动开展双赢、多赢式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提高企业实力。
企业合作共赢理念落实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在学习上可帮助高职学生实现合作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在班级管理中,合作共赢理念可培养高职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相亲相爱、共同进步的班集体;在生活中,合作共赢理念可帮助高职学生正确处理宿舍关系、同学关系,实现人际关系和谐,同时也为日后尽快融入工作团队之中做好准备。
(五)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
优秀企业的人才管理制度是人本管理。以人为核心进行管理,强调尊重人的价值,适合人性要求,满足人的需要,从而调动人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反,人本管理的着力点在于培育全体员工共同价值观和团结共进的文化氛围,使员工不仅享有通过劳动获得物质报酬的满足感,而且享有参与管理、施展才干、获得尊重的自我实现感。其表现形态可分为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五个层次。
将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引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情感管理和教育可培养高职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积极情感,为将来适应并胜任企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企业民主式管理和自主管理可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前预演职业行为,在自主管理中获得自我实现;企业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能够培育高职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和共同成长的文化氛围,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行为素养。
三、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作用的途径
(一)为我所用:主动吸纳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1.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堂之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优秀企业文化中有很多内容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如优秀企业价值观、企业伦理道德观、勇于创新理念、合作共赢意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内容,均可以引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引入优秀企业文化的经典案例,通过口头讲授、图片展示、播放视频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乐于接受的状态下,感受优秀企业文化的强大力量,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实质,使高职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优秀企业文化。
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应该正面应对部分企业文化中功利性、狭隘性的内容,对企业文化内容进行过滤和选择,提升企业文化的价值和品质,以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识。
2.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择业、就业指导之中,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要实现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必须加强择业、就业指导。在择业指导方面,要加强择业价值观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广泛引入各种企业文化,拓宽学生的择业视野和择业范围,从而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和企业。在就业指导方面,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从企业文化中分析出各个企业用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其顺利实现就业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利用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诚信意识,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
3.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建设,增强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班集体是高职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班级建设的途径主要有:借鉴企业物质文化标识、用品和环境建设理念,设计班级个性化的班服、班徽等物质标识和教室文化环境,以激发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借鉴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等精神理念,广泛开展多种班级活动,如学习兴趣小组、专业技能比赛、班级圆桌会议等,通过活动使班级形成健康向上又独具特色的班级风格,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借鉴企业员工行为规范设计和科学管理制度,对班级管理及每一位成员进行量化考评,举行班级竞赛和班级内部成员评比,将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品德行为、素质拓展等内容列入考评体系,考评结果直接与班级和每一位成员评优评先相关,以培养学生合作竞争意识,形成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校企合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
1.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有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又要有文化和专业技术理论素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同样应该是“双师型”教师。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主动参加企业培训,认真学习各种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和企业理念,提升自身知识素养,增强自觉将企业文化引入理论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聘请相关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部分专业课、企业文化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聘请高级管理人员担任客座教师,为学校师生举办各种讲座和培训,从中渗透企业文化。
2.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实践教学的主要途径,也是发挥优秀企业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积极作用的极好时机。带领高职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结合的能力,以提高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在企业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使高职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和凝聚力,认识到企业团队协作理念、合作共赢理念、科学制度化管理等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按照企业相关要求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同时,在顶岗实习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其他员工的职业言行在无形之中向高职学生传递着本企业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其效果要比课堂枯燥的理论讲授好得多。
3.开展校企文化活动互动
校企合作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搭建了向高职学生展示企业文化的平台,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例如,由企业牵头主办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大赛,能够很好的宣传“强化技能、勇于创新、竞争合作”的企业文化理念,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举办企业―校园开放日,让学生更为直观并深入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和人才观,以明确技能学习和素质拓展的努力方向。
(三)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
1.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职业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之中,能够通过浓厚的职业文化氛围发挥强大的育人功能。例如,学校主体建筑设计表现鲜明的职业特征,能在潜移默化中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设计校园文化墙和文化橱窗,展示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各知名企业风采、成就以及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的画像、个人奋斗史、经典言论等,以此激励在校高职学生向自己的职业目标不断努力;建立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和实验实训室,集教学、实验、实训于一体,模拟企业车间环境和设备布置,以发挥其教学、实训、生产等多种功能;在教室侧重张贴有关职业技能的标语,在教学楼门口及楼道布置有关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标语,在实验室、实训室集中展示企业规范的相关内容,以发挥标语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2.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发挥精神力量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精神、信念、品格等精神因素和文化因素的集合。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使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与社会发展、企业要求结合起来,能够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力量。例如,结合高职自身办学个性从优秀企业文化之中提炼校训,既能传递学校特有的理念、精神、品格,又能彰显校企共同发展的理念,突出学校的职业特征,从而形成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运用企业组织管理文化加强学校领导作风建设,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运用企业科学制度文化加强师德教育活动,致力于良好教风的形成,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导向作用;运用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意识、诚信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等核心企业精神加强学风建设,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培养积极向上的职业精神。
赞 (3)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政治文化的作用范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关键词 诚 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文化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