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zhishi/202412-13527.html
今年9月4日,海南日报社年仅39岁的共产党员、主任记者甘远志在东方市采访时,由于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尽快启动大广坝二期工程》成为他的绝笔。他去世后,海南省各界干部群众近千人参加追悼会,送别这位爱岗敬业的好记者。
甘远志是《海南日报》经济报道的主力记者,近几年来全身心投入到东方化工城、粤海铁路等重大报道之中,写出了一篇篇有重大影响的报道。他在报社共工作1095天,采访写作稿件多达1051篇,发稿量之高令人吃惊。在这些作品中,既有短小精干的,也有大部头的。他勤于积累,作品涉及古今中外多个领域,在对比和变动中揭示新闻的本质。海南省省长称甘远志的作品从不就事论事,准确的分析时常令他惊叹。“记者,永远在路上”是甘远志对新闻行业的理解。
甘远志不仅新闻作品优秀,在为人上也令人称道。三年前,他一进《海南日报》就要求到贫穷偏远的东方市驻站,一干就是半年,直到被调到经济部为止,而其他记者往往干不上几天便会要求离开。甘远志为人清廉,曾接受过他采访的人都表示,他从不提任何经济方面的要求,坚持作为记者的操守。他曾被检查出患有心脏病,但是为了工作甘远志从来都是风雨无阻、很少休息。
英年早逝的甘远志,是新闻战线“三项教育”学习活动的突出代表,也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典型。
[详细内容]
主持人:现在我们大家从电视画面上看到的这个人物,是《海南日报》经济部主任记者甘远志。今年的9月4号,他因为突发心脏病倒在了采访第一线。在他去世后的一周内,有两千多人上网发贴留言,熟悉他的人是被他的职业精神所打动,而跟他未曾谋面的则是从报纸上、从甘远志的文章中逐渐认识了这位几乎每天都有报道的记者。
解说:这篇报道是甘远志的绝笔,不长的文字透出省长在大广坝现场办公的关键所在。见报前一天,9月3号,甘远志坐了两个多小时汽车,从海口到了东方市,又在土路上颠簸了两个小时到大广坝。采访是紧张的,省长说小甘写东西从不就事论事,他有积累,而且有准确的分析,有时让省长都惊叹。人们习惯了叫他小甘。3天来,小甘到杨浦、到东方化工城再到大广坝,行程近千公里。记者永远在路上,是甘远志干这行的感受。在大广坝采访完已是黄昏,小甘要留下来写稿,审稿领导当晚要出差,他没时间回海口。
卞珏(海南省东方市委新闻秘书):是我陪他回市区写稿件的。刚到房间他就说,今天好困好累。我认识他三年多时间了,从来没有听他喊过一声累。我劝他休息一会吧,注意身体,他说没事,直到他写完稿件我们才一起去吃晚饭。
解说:第二天,小甘觉得心口痛,他随身带了药,可服药也不见缓解,救护车赶紧就近将他送到一家医院。医院立即调集专家抢救,所有的办法都用上了,却没能把他拉回来。诊断书上写着:心源性猝死。年轻的生命定格在39岁。
符巍(东方市广播电视台台长):看到曾经是不甘服输、生龙活虎的甘远志,已经是躺在了不应该他躺的地方,我那天不相信他已经死了。我们当地人说,人死了不要靠近他,但是我不舍得。我端了一张凳子静静坐在他旁边,一边流泪一边握住他冰冷的手,想跟他说你怎么搞的,来东方也没有找我,我是你东方最好的朋友,你怎么不找我。他平时也爱抽烟,我给他点了一支烟,放在他的床头,我说甘记,你来东方是我陪你的,你离开东方我也要陪陪你。
解说:三年前,就是符巍把小甘接进这个房间的。小甘一进《海南日报》就要求进东方市驻站。这里贫穷地处偏远,他不像有的驻站记者,一个月待几天就回海口了,他在这里盯了半年,直到调到经济部。他是36岁才进《海南日报》的,之前在四川《南充日报》七年,应聘海南《新世纪》杂志七年,工作变动,职称、房子他都没能赶上,刚评上的主任记者证书还没到手,他就走了。但是这份工作胜过一切待遇,当他把爱倾注到新闻事业中,三年《海南日报》的经历变得灿烂了。
廉振孝(《海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第一年365天,他就发了369篇稿子;第二年发了364篇稿子;今年元月一号到他去世的9月4号为止,发了208篇稿子。
记者:这是他的采访本?
王瑛(甘远志的妻子):对,这是他的采访本,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很多在办公室,他几乎几天就用一个采访本。
记者:这是最后一天的?
王瑛:对,这是最后一天,大广坝。只有我知道他真的是很累,在外面他是从来不表现。人家问他你那样跑不累吗,休息一会,他说没事,只要有工作干有稿件写,根本不觉得累,他再累也不累,从来9点钟以前没吃过晚饭的。他都是要把稿全部要写完,要送给领导审,审好了以后传回报社才吃饭。很多时候我看到时间太晚了,我就给他放点饼干和牛奶,放在这儿,我不守在这儿,他是不会吃的。他真的是工作太玩命了。那么健康、那么阳光,我就说他的生命应该像海南的阳光一样,居然就走了。
解说:今年5月,小甘突发过一次心脏病,震惊了报社。王社长听说要做心脏造影要从大腿切口插管子到心脏,就对医院领导说要派最好的医生,小甘是我们最好的记者。这次检查却让小甘产生了误解,心脏并无器质性病变,病因由血管局部痉挛引起,他只记住了医生“心脏没大事”的话,却忘记了让他多休息的嘱咐。1095天见报1051篇稿件,超乎常人的发稿量大多还都是小甘主动跑出来的。去年,小甘偶然得知这位老人早年参与海南油气勘探,就自费把老人从湛江接来,他们到了鹦哥海,深挖细找居然找到了发现油气苗的第一人,小甘还说要亲眼看看油气苗。
王国珍(南海石油早期勘探者):我说坐标位置,我有,没有定位系统找它很难。第二个,你晕不晕船,出海晕船很难受的。他说不要紧,他说我不知道晕不晕船,但是不要紧,晕了不怕。
解说:他们午饭都没吃,中午11点上船在海上足足找了4个小时。
王国珍:下午3点钟才找到那个地方,找到那个地方他高兴死了。他说见到那个像煮开水一样,还带响的,噼啪噼啪带响。
解说:随后10天撰稿,连续10天刊登在《海南日报》上,这组报道揭开了半个世纪前一段尘封的历史,被国家有关部门存为档案。去年3月,整整有一个星期,甘远志是在货车上度过的。粤海铁路首列瓜菜车跋涉5000里直奔西安,小甘随车采访,8平方米挤着8个男人。
古月(《海南日报》记者):货车你想它颠簸得特别厉害,而且走一站它要来回编组,哐当一下,这电脑可能从这儿跑到那边去了,而且一杯水有的时候还没喝呢,一下子全折过来了。写稿非常困难,发稿更难。因为我们带的无线上网卡,过了湖南境内以后,它钻的山洞特别多,然后信号是断断续续的,时有时无,刚一连上马上要传我的图片,图片传了一半就没有了。后来,我们到湖南一个小站,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然后这时候列车员提供一个线索,说离这个货站大概有一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镇,镇上肯定有电话。我们几个拿着手提电脑,甘远志跑得比较快,他身体比我好,跑到那就发这个稿。结果我们跑到镇上以后,急急忙忙把这个稿子发完,又赶回来,车已经动了。
解说:千余件作品中不乏大部头之作,小甘勤于积累,稿件中现在的、历史的、中国的、外国的纵横交错,在对比和变动中揭示新闻。
周文彰(海南省委常委 宣传部长):我也是甘远志的一个热心读者,他的文章很耐看,他关注经济、关注民生,深受读者的欢迎。他也写了相当一部分的舆论监督报道,有分析、有说服力,立足于解决问题,不渲染、不炒作,连(被)批评者也心服口服。
陈大兵(海南大广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在这个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各方面的利益冲突是有的,那么作为经济报道的记者写这个文章,平衡利益的时候是很难的,但是他做到了,他的报道各方面都能够接受。
解说:在海南省交通厅的一次座谈会上,甘远志这样说。
甘远志:咱们还得进一步往前走,走得更贴近群众。
解说: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头两年,在中海石化施工正忙的时候,当地官商勾结,垄断石料供应。
尹刚(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项目组副总经理):谁敢给现场拉石头,就砸车、打人,所以一度我们这个地方整个石料中断了,后来小甘向东方市委书记直接反映了这个事,在内参写了一篇文章,当时引起各级领导的极大关注,最后处理了非法经商的官员。小甘作为一个记者,这个事他是可以不管的,但是他很有责任心。
记者: 他主动问你?
尹刚:他主动问我,而且给我们现场解决了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党的干部,我们的记者,如果都像小甘这样,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肯定能够发达。
曾渝(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他经常在报纸上头版头条发表一些很有见地的文章,他的文章非常耐读、有深度、有前瞻性。从自己独到的一些观点,有见地地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对我们行业发展来讲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解说:小甘采访过的单位的人都说,他来采访总是悄悄地来,静静地离去,从不提任何要求,多少人都跟他说过给他报点车票、餐票。
曾卫和(海南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我说别人都想利用一点关系去做点事,我说像你这样,你这么多单位采访过,而且都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应该要拿一些回报,但是他总是说,他有稿费而且工资还不低,报社对他条件已经很好了。
主持人:英年早逝让人痛心。追悼会那天,有近千人赶去为甘远志送行,花圈摆满了吊唁大厅。在他采访过的海南药监局开局务会议的时候,传来了这个噩耗,当时局长提议中断会议,默哀一分钟。随后的一小时里,局务会几乎变成了缅怀甘远志的悼念会。党的新闻事业需要这样的记者,人民需要这样的记者。他是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的突出典型,人们将永远怀念他。
进入《焦点访谈》栏目
赞 (2)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焦点访谈] 记者,永远在路上》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今年9月4日,海南日报社年仅39岁的共产党员、主任记者甘远志在东方市采访时,由于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因公殉职,《尽快启动大广坝二期工程》成为他的绝笔。他去世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