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life/202412-11137.html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
本篇约5000字,阅读约需要12分钟。
在日常中,我们常可遇见客家人,听到客家话。这个“客家”即与中国历史上的移民有着莫大关系——客家是唯一一个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与客家相同,还有侨姓——其中“侨”不是姓氏,而是侨居之意。也是在西晋末年,有王、谢、袁、萧大姓南渡,这些原居北方的士族代表成为东晋南朝的一流门第,世称门阀。
而在西晋末年的这次衣冠南渡之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16次大规模移民。这些次人口迁移对中华民族融合、调整人口分布、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经济发展等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01
周人迁殷之遗民。
姬周代商之后,将殷之遗民以族为单位打乱打散后分配给新近分封的周王室诸侯和功臣,由这些诸侯将殷商遗民带往封地。《左传·定公四年》详细记载了这次事件。分配的结果是:鲁国得到了“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卫国得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铸氏、樊氏、饥氏、终葵氏,此外虢国、虞国、燕国、齐国、陈国、蔡国等西周初期的姬姓诸侯国都得到了商人。
02
始皇徙六国富豪。
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他将分散于天下的六国贵族统一迁徙咸阳。当时,一户人家通常按照5人来计算,12万户就是60万人,而且这里针对的是六国贵族,加上他们的仆从、奴隶等等,总数应该远远大于60万。
03
汉武帝迁茂陵令。
元朔二年(前127),汉武帝颁布了著名的《迁茂陵令》。他命令凡是财富在300万钱以上的巨富豪门,一律迁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这也是武帝去世之后的陵寝所在地)。对迁徙茂陵的豪门巨贾——政府支付每户20万钱,还奖以政治荣誉,可以脱去商家身份,跻身世家名门。举家迁徙失去土地的茂陵子弟,不再囤积财富,而是一掷千金,致使长安成为世界第一都会;而“茂陵子弟”也成了“富二代”专用的古代热词。据不完全统计,从元朔二年间到元封元年(前110)的20多年间,完全由政府实施的移民不下120万。
04
晋室南迁——第一次衣冠南渡。
▲永嘉之乱之后,北方人口南下线路。
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永嘉五年(311),匈奴军队攻陷京师洛阳,俘掳晋怀帝等王公大臣,史称永嘉之乱。5年后,西晋灭亡,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此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如:南司州、南徐州、南兖州、南弘农、南新安指东晋南北朝时流亡江南的北方人的侨乡。这次移民成为吴、湘两大系南方汉族的基本源流。
南迁的北方士族团结江东豪强,协助司马睿建立了新政权,史称东晋,将之前的晋朝称为西晋。至此,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此次衣冠南渡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开始向江南转移。
05
北魏迁都。
▲北魏孝文帝迁都线路。
皇兴五年(471),拓跋宏即位,史称孝文帝。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孝文帝与冯太后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统称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改易汉俗、分明姓族,迁都洛阳等。
太和十八年(494)十月,孝文帝拜辞太庙,奉迁祖宗牌位,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出发,经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于十一月下旬到达洛阳。随着此次迁都,30万鲜卑人迁入洛阳。此后,更多少数民族涌入内地。
06
东突厥部落迁入中原。
贞观三年(629),唐军大破突厥军,东突厥灭亡,“四夷君长诣阙请上(唐太宗)为天可汗”。太宗将10万户突厥人迁入中原,其中3万户定居长安;同时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一带地方设置了4个都督府;与此同时,在漠北东突厥原居地设置了北开、北宁、北抚、北安、北丰等6州。将这六州分为左、右两部。以上都督府任命突厥本族首领为都督,统帅原来部众;又挑选部分突厥贵族担任京官,其中五品以上约有百余人。以上政策安抚了突厥情绪,缓和了民族关系,解除了东突厥边患。
07
安史之乱,北人南迁。
▲安史之乱时,北方人口南下线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唐玄宗在长安陷落之前逃到成都,一年多后,玄宗回銮,返回京畿,但有不少人选择留下定居。就在皇帝入蜀的同时,大唐帝国北方也掀起了人口南迁的狂潮。大致路线为沿秦岭淮河前往蜀中,随后进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10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此外还有江西,甚至岭南。
其中,润州治所镇江,是北岸居民登陆的主要口岸,人口上升趋势十分明显。以至朝廷一度升级该州为江宁郡。后来赫赫有名的池州,也是因为这次人口流入而增设的行政单位。歙州本地56姓,有28姓是安史战乱之后才迁入。类似情况,也在江南西道的江、洪、饶、袁、抚、吉等州出现。
08
宋室南迁——第二次衣冠南渡。
▲北宋灭亡之后,北宋遗民南下线路。
北宋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日,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宋高宗。当时,宋朝仍控制河南、关中。七月,金军再次攻宋,高宗难逃,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行在,史称南宋。
此次衣冠南渡可谓举国南迁。南下移民累计超过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包括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而杭州作为首都则是主要的移民城市。此外,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群。
09
明朝初期山西填充中原、山东。
▲明朝初期,山西移民线路。
今天河南、河北、山东有很多人都以山西洪洞为祖居地,这不仅是人们的代代口口相传,也见之于家谱、史册。
10
清初湖广填四川。
▲清朝初期,湖广人口填四川线路。
据《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经过明末战乱与所谓义军,四川全省人口仅约60万人,成都只剩7万人,一些州县原有人口只剩下10%或20%。
康熙三十三年(1694),颁布《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并且,五年起才征税;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湖广填四川”快速补充了四川人口,并最终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身份之一。其中,80%以上的家庭是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的后裔,在成都,这个比例更高,达95%以上。
11
沿海居民下南洋。
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10国在内的广大区域。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因此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但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至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在。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居东南亚。
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以福建、广东两省为主。这与自然、人文因素极有关系。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路近费省。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球华人华侨总人口数量在6000万左右,分布在世界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最多,都超过1000万;其次是马来西亚,约有750万。其他如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缅甸、菲律宾、秘鲁、澳大利亚都超过100万,美国则超过500万。
12
走西口。
狭义的西口指长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杀虎口、陕西府谷口、河北独石口,即晋北人、陕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汇点。西口是晋商、陕商出关与内蒙外蒙贸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晋北人、陕北人、河北人。
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多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形成了两条主要路线: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内蒙古;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内蒙古。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400余间,“走西口”是中国人口迁徙的重要事件。尤其是清代,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而晋商和陕北居民也成为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祖先。
13
闯关东。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徐达建山海关城堡一座,扼东北与中原之咽喉,东北一带因此被称为“关东”。山海关以内,俗称“关里”。
顺治十年(1653),清朝设辽阳府(下辖辽阳、海城二县),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宣布开放辽东,奖励官、民招揽、应招。此后,陆续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流民成批迁来。但至康熙七年(1668),朝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道光之后,因为边事紧迫,于咸丰十年(1860),开禁放垦,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全部开禁,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经济。同时,因为内地灾荒频发,居民扶老携幼,逃往东北。至宣统二年(1910),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至1949年,关东人口近4000万。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八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14
豫人西行逃荒。
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季,河南爆发了波及范围广、受灾程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罕见的大饥荒,将3000万人直接逼上了绝路。1942-1943年因灾荒而死亡者,据官方统计高达150万。为了活命,数百万当地人或扒火车,或步行,沿陇海路方向逃往西北。
此前,自1937年开始,因为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已有不少人往西安等后方逃亡。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口,淹没豫、皖、苏3省44县市,1250万人受灾,逼迫人们再次西行。现今,陇海铁路沿线西北城镇,河南人占了很大比例,渭南、西安、咸阳占三分之一,宝鸡、天水甚至超过二分之一,以致西宁、兰州都有很多河南人,新疆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河南人。
15
蒋中正败退台湾。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父子自成都乘坐飞机飞往台湾,至此再也未回中国大陆。此前,台湾于1947年5月重新建省,省会台北;随后,自1948年11月开始,蒋中正命令分批将财物运往台湾。同时,陆续安排60多万部队先后撤往台湾,加上各级军官随军家眷等,总数有近100多万人,占当时台湾人口六分之一。他们成为建设新台湾的主要力量,改写了台湾历史。
16
共和国移民与移民城市的兴起。
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城市工厂兴起。内陆省份青年纷纷前往工作,不少人落户当地,成为新一代移民,并形成移民城市,如深圳、东莞等。
此前,因为建设三线和开发边疆,也曾有过一波移民,如新疆石河子,也是著名的移民城市。
17
出国潮。
“出国潮”始于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清华大学的工作报告后指出,“要尽快提高国内的科教水平,留学生的数量要加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同年12月26日,中国向美国派出的首批52名留学人员启程。此后,出国成为风潮,也成为中国人向海外移民的主要方式。至2021年底,有不少于220万出国留学人员未归。
资料显示,在海外华人华侨新移民中,有近1/3为来自港台和中国大陆的留学生及其眷属。另据《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20》显示,截止2019年,中国移民海外人口超过1000万,为1073.23万,并且每年都在增加,是世界上移民人数排行第三的国家。
并非结语
在古代中国,背井离乡视为人生最大的苦痛。所以,移民大多迫于生计。然而,从整体上看,结局不无美好。通过移民,中国南北混同、东西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可谓中华民族大家庭,对于边疆开发、技术推广乃至中国文明版图的扩展不无意义。换句话说,说移民促进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也不为过——东晋、南朝、南宋的建立,即是移民的结果。设若没有以上3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将失去多少光彩?
至于说出国未归(与商贾外迁),那也不是不可理解之事。再说,我们如何不能假以时日?一如汉唐之时,各国之民若流水,纷至沓来,以定居长安、生活于中国为荣。
★聲明:本篇所引用題圖與地圖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原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號的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图片版權問題,請於本文發佈後的15日內與本公號聯繫。我們將立即更正或刪除相關内容。本公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文木:《 古典中国的侧面 》( 点击↑购买作者签名版。)
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2月版。
美麗人生,始于一本好書!
更多精彩内容
點擊圖片進入
点在看 ↓,告诉我你也喜欢。
责任编辑: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改變中國的17次大移民。》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 本篇约5000字,阅读约需要12分钟。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