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kepu/202412-14164.html
堂号一般指的是当地姓氏支系祠堂的"匾额"名称。唐以前中国人口少,人们大多以郡望(始祖封地)、出生地、住所地和任职所在地来做身份的标识,如东汉孔融称为孔北海,唐代韩愈称为韩昌黎,柳宗元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等,这种以地名称人,在那时候是表尊敬。祠堂文化,是从宋程朱理学之后兴盛的,程学虽在北宋,但朱熹是南宋,祠堂倡导是在南宋长江以南范围。从即所谓的家庙文化,此时北方为金、辽控制。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增长(在清朝以前的人口最多统计数为7000万左右。到了乾隆59年,人口已经将近一亿一千三百万)和人口大规模的迁徏流动,人们为要求进一步细化所在姓氏的支系,他们在始迁地再进一步建造分支祠堂,并用蕴意丰富的"堂号"来“识远近,辨亲疏",并进一步利用"家谱"中的字辈来确认。有的堂号源于一段佳话,今天进行发掘和整理还能有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古时安徽歙县人汪文彬,乃汪氏“雍睦堂”支。在汪满堂村下马颈看水,拾得一包袱,内有县衙皇粮税册一本,纹银二百两,就坐等失主。果见一人惊惶奔至,询至失主也,迎至家中,文彬举包袱还之。失主欲分银酬谢,不受。失主至县即禀其事于县令。县令赞叹不已,遂于郡城开办“五庆堂”药店,招文彬经理之,人闻其义,竞相光顾,生意十分兴隆。后人沐德,遂以“五庆堂”名其宗族支堂。这是爆棚的人品即是金子招牌的最好诠释。有的堂号赋予特殊寓意。元朝陇西巩昌(今甘肃定西漳县)汪世显后汪安昌见家族兴隆,人才辈出,乃与时任便宜都总帅的演知哥等人商议,在老家建了一个大厅堂,起名为“乔木堂”。以示这一家族象一棵由先辈栽培起来的乔木,现在枝繁叶茂,全族当世代维护、继续培育,使之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有的堂号一语双关,涵义隽永。浙江永康市唐先镇,原名“有新”堂,清时后重建,于是改名“又新”堂。有的堂号更是对后代的一种期望。南宋名臣汪藻在《为德兴汪氏种德堂作记》中,道春"种德堂"的缘由:“汪氏世家新安,当五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迨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各长雄其地。以力田课僮仆,以诗书训子弟,以孝谨保坟墓,以信义服乡里,室庐相望为闻家,子孙取高科登显仕者,无世无之,而汪氏尤其章章者也。”〖译〗汪氏世世代代家住新安,当五代战乱的时候,官绅、士大夫逃散居住在各县的大河深谷之间,大都就着深处而隐藏,依托险要地势而居住。到宋朝兴起百年间,无不安于所住的地方,乐于发展生产。因此才智出众的人,开始结伴出来耕种,各自称雄他所在的地方。用务农考核家僮和仆人,用诗书训教子弟,用孝顺谨慎保护祖宗的坟墓,用守信和仁义令乡亲邻里佩服,室庐相望成为有名的家族,子孙考取高科第登上显赫官位的,没有那一代没有,汪家算是尤其显著的。有的祠堂本身就是家族历史的坐标。河南郑州荥阳城关汪家沟汪氏祠堂,刻着“汪世源流”字样的大石碑,两旁是一副对联,写着“颍川世胄辉麟阁,越国家声振凤城”。碑上记载着汪氏家族的渊源,中央上方有“周公旦”字样。汪家先辈西周时被封鲁国,至今已有99代。这块碑历经沧桑,被奉为汪氏家庙的神物。目前普查到的郑州市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祠堂,有块家谱碑,其内容之丰富、年代跨度之大,十分罕见。对中原地区的汪氏家族历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有的堂号只见于家谱典籍中,因祠堂堙没和老谱遗失,口头也无有相传。如湖南醴南龙西堂。在古徽州的汪姓,家族鼎盛时,都以修祠建庙来彰显荣耀。有的聚居地除总祠外,还建有众多支祠。其中歙县瞻淇除“继述总祠”外,还有敦和、敦睦、四友、敬义、敦叙、嘉合、馀庆、四维八个支堂。歙县瀹川汪村“家政堂”,也是建公系,和瞻淇村是65世二亲兄弟分迁。汪姓占全村总人口的95%。据瀹川汪村《汪氏族谱》、清《汪氏通宗世谱》记载:“宋绍兴十八年(1148),汪希伸由歙邑凤凰迁居”。相传,汪姓迁居瀹川汪村是因在现在的汪氏祠堂“家政堂”门口大坦上,烧了一个灰堆,七天七夜不灭,觉得瀹源是一个香火不绝,子孙繁荣的旺地,适于居家。希伸传三世文宁,徙迁舟川(今坑口乡金龙潭村金滩自然村)衍族。希伸传五世安宁,徙迁龙川(今坑口乡金龙潭村汪龙坑自然村)衍族。希伸传十世后,村族蕃旺。自七十六世至八十世,四世筹建汪氏宗祠“家政堂”。后析分怡聚堂、恭俭堂、根心堂、承志堂、存仁堂、宝善堂、六顺堂、怡睦堂、三星堂、天德堂、乐耕堂等支堂。各堂后裔徙迁全国各地,主要有浙江、上海、河南、休宁、宁国、苏州、南京、砀山、南宫、六合、湘潭、兰溪等。汪村“家政堂”初建时间应追逐到先祖六十七世汪公德美和八十世的汪公明逐。汪村祠堂所建宏伟大业,不是一二代人能完成的,直到七十八世祖得以完工。到八十世汪氏裔孙汪公明逐才宣布开庆功大典,应该推算汪村祠堂属公元一六零零年前所建的古祠堂。有的堂号实出于家庙,如合肥紫蓬山咬根堂,实为一座叫迎水庵的家庙。有的堂号是以始迁地命名的,如河南商城忠公支孝义堂,仅载于一世祖碑记,祖居休宁县忠孝乡怀义里凤湖坊,明万历年间迁至河南,“忠义”堂号名有可能来源于此。有的堂号是支祠堂号,敦和堂是歙县瞻淇八大支祠的一座祠堂,有五昌门楼“白象图”的精美砖木雕,牌坊式门楼气势宏伟,非常讲究,天井内部常年积水,可供消防之用,是祠堂类古建筑之精品。有的仅是家厅号。安徽歙县瞻淇裕德堂,该宅前后二部分轴线错开,各有“四瓦落地”的内天井,上下楼层柱子错位布置,朝北偏30度,其宅门向北扭转,形成歪门,是因要避免宅对面的汪氏支祠“敦和堂”,为避免风水上门当户对所致。有的堂号因为是当时的书法大家所提,本身就是艺术品。歙县瞻淇的天心堂为明末董其昌手书,兰芬堂为清道光时的胡林翼亲笔。有的是以祀名为堂号名。据重庆北碚支后裔汪科提供资料:有国权公,原配陈氏孺人,公支始祖为金选公七世之后,公承先业四百余亩,于光绪三年丁丑卒于家中,享年七十有七。公殁后,陈孺人犹捐金置业,以崇公祀名“崇源堂”,其最后敦本有如此。有的只是家谱上的钤印,铜陵北埂厚德堂与歙南霞坑镇洪琴村和皖枞项镇白杨的“厚德堂”同名,但此堂号只显于其家谱的封面,其间并无横向关联。2016年,朵云轩秋拍的《汪氏统宗世谱之图》,这部成于唐时的文献记载:"先祖距百里为曲阜,分封交食,采颍川,汪氏之踩实基于此,及汉迁(新)安之世祖文和,位宰会稽......或移歙以开家,迁徏无常,亲支渐远......"反映出汪氏那时没有平阳郡及越国堂之说。宋元以来,随着家族祠堂文化的兴起,堂号才因运而生,这种地域性特征为我们寻根问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做为庞大的支系人口,从古到今,犹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翻起。祠堂堂号的简洁和便利性,为我们提供了祖先清晰的迁徙图。我的《务本堂》,就是由:山东平阳郡---徽州越国堂---婺源德基堂---绣溪务本堂---罗岭务本堂---任家店务本堂。这种演绎贯穿千年的历史,恢弘跌宕。汪氏四十四世祖汪华,隋末乱世,占据徽州六州(歙、杭、睦、饶、宣、婺)新安江流域的大片富庶土地时,虽拥兵称王,但在唐高宗武德四年,纳土归唐,封“越国公”。一则保境安民,二则维护了统一。特别是到了南宋时,徽宗偏隅临安(今杭州)时,山河破碎,在西湖边的吴山上拜谒汪王(华)庙时,黯然神伤,谥汪华为"忠烈"。"平阳世泽长,越国家声远",从此之后,汪姓修谱多以汪华为祖。因汪氏唐宋期无以成祠,对各支系迁徏地名,均在谱中钤有木印,这类情况,在以前披露的各类族谱中从未出现,这是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现象中重要发现,也进一步佐证了徽州汪氏祖先以地域归血统的历史传统。今日,作为汪氏一分子的我,罗列全国部分堂号,以备族人寻根问祖。
汪氏家族堂号
1 越国堂(唐朝汪华封越国公,以望立堂。皖安庆宿松[有1990年汪柱中等主修《汪氏家史》]、 赣抚州、贵阳、乐平、九江瑞昌洪岭乡三联村、江西铅山县破水港、明光石坝镇旧称嘉山)
2 味根堂(皖安庆望江太慈镇慈湖村凤凰林)
3 忠勤堂(明朝汪广泽封为忠勤伯,以望立堂。鲁临清)
4 承恩堂
(皖歙县许村、西安市新城区、谭家桥镇东黄山村西谭队)
5 世泽堂(婺源城西、湖北黄冈)
6 六州堂
(江苏江阴) 7 敦本堂 (浙江梅城、江山、皖潜山塔畈乡千门组,敦睦堂支祠(始自文清公之四子智公裔永政公系下玉瑉公玉琼公)、霍山黄畈、武汉、湖北新州)
8 敦伦堂
(陕西商南、甘肃山丹、湖北新洲民国十八年汪鹏编《汪氏宗谱》)
9 安新堂(江苏新沂市)
10 崇本堂(江苏射阳羊寨)
11 敦义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12 永思堂
(皖绩溪、歙县、休宁、宁国、婺源、昌化、淳安、 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仙里村、江西吉安)
13 大本堂
(皖黄山黟县、浙淳安中州镇霞山头村汪氏家厅)
14 中和堂
(赣婺源对坞)
15 德基堂(暨婺源道安公墓祠)
16 五云堂(湖北浠水《汪氏宗谱》 【版本】:民国癸酉(1933)木活字
【册数】:存卷12
【修纂者】:汪耀谦 【堂号】:五云堂 【开本】: 28.7*17.3 【始迁经历】:始祖颖川公 【字派】:”大庭之朝正际中兴 光家耀国继绪显荣”等)17 龙溪堂 (皖枞陈瑶湖、醴陵、芜湖繁昌)、18 聚德堂(浙江宁波镇邑清水浦、宁波)
19 树彩堂(徽州唐模堨田)
20 雍睦堂(歙县汪满田村)
21 致和堂(浙江开化大坂湾,字辈:文章耀祖 诗礼传家 克昌隆盛 正大亨嘉 忍高和贵 德润福遐
祯祥悠久
名望增加
郡望:平阳郡,2014年汪家才作序《云川汪氏宗谱》)
22 存著堂(婺源城西、桐城枫林)
23 忠孝堂(鄂阳新由箸仁堂和光裕堂合二为一、湖北英山罗田、江西临江、六安江店长岭)
24 广德堂
(皖休宁广源村、黄山呈饮)
25 履实堂(湖北黄梅蔡山)
26 森秀堂(上海,俊公支)
27 敦仁堂(皖桐枧架山[宝五公],即小一公后裔文一公,为元末举人,大明定鼎前由潜山迁桐城西乡枧架山,是为迁桐始祖,字辈为:宝寿显文顺,玉恒尚有金,坤守汝正应,永士孟科芳。民国九年(1920)第四次修谱增添:诗书承世泽,仁让一家春,勋猷光华国,道学本彝伦。)
28 垂裕堂(湖北大冶南大门灵峰山下汪拳村)
29 抱本堂(婺源鳙溪,浙江四明派祖堂)
30 敦叙堂
(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之八大支祠之一、皖绩溪东直门、浮梁磻溪)
31 知本堂(婺源大畈,供奉的是汪氏始祖汪侯、迁居徽州的始祖汉末龙骧将军汪文和和婺源大畈的汪氏始祖汪中元等三人)
32 务本堂
(婺源绣?滽溪、安庆罗岭,民国十四年汪凤修主编《汪氏宗谱》、黄冈贵户、六安金寨南溪横畈、歙县西溪四房)33
一本堂【皖岳西支潜山总(华德思金仲,景大胜延昌,伯世宗文彦,国朝显祖光,恭忠全正义,学道永贤良,万世秉先哲,开元本自芳)}、浙淳安歧山、皖枞阳白梅)、34 义忠堂(六安金寨汪冲)
35 崇正堂(浙江建德大慈岩镇汪山村)
36 太和堂(安徽舒城)
37 世尚书堂(浙江永嘉县岩坦镇的屿北村)
38 永贤堂(安徽金寨花石乡)
39 崇德堂(黟县关麓村、婺源凤砂)
40 树德堂(为黟县黄陂大本堂十三门之一、休宁县汪村镇鄣源村)
41 世德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休宁县汪村镇源里村、东至、港镇)
42 枫林堂(桐城)
43 庆余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44 绍德堂
(皖祁门合利村)
45 敬善堂
(江苏江阴)
46 握纹堂
(山东微山县南庄、江苏徐州)
47 崇志堂(安徽泾县漕溪)
48 怀仁堂
(徽州西溪南镇石桥村、连云港赣榆县青口镇)
49 忠孝堂(池州石台小河)
50 兰溪堂
51 六桂堂(以望立堂。台湾、古代泉州地区)
52 德胜堂(安徽无为县开城镇练灯行政村汪岗自然村)
53 睦肥堂(婺源大畈后村,江苏徐州有分布)
54 秀水堂(安徽含山)
55 三义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56 孝义堂(忠公支,河南商城,仅载于一世祖碑记,祖上居休宁县忠孝乡怀义里凤湖坊,堂号名有可能来源于此)
57 五义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58 佛山堂
59 润德堂(江苏无锡)
60 新义堂
61 清源堂(湖北麻城,民国三十四年汪文雅、汪宽堂主编《汪氏续修家谱》)
62 仁德堂(洪武年间迁天长汊涧,字辈:安乐仁家 洪昌景象 世传忠孝 永赐国恩)
63 种德堂(江西德兴县海口镇小浮溪村)
64 绩庆堂
65 明睦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6 尚义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7 义安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8 名贤堂(黟县碧山黄陂大本堂下十三门之一)
69 崇仁堂
70 存义堂(麻城)
71 如意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2 积庆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该族散居浙江建德、桐安徽等地)
73 二难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4 敬恕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75 留余堂(由安庆古埂汪迁合肥的一支)
76 光裕堂
(皖金寨梅山、绩溪周村上巷俊爽各1)
77 箸仁堂(和光裕堂一样为阳新忠孝堂支堂)
78 敦伦堂(祁门、皖潜山、旌德新建、绩溪坦川)
79 永和堂(浙江开化云台)
80 思维堂
81 平山堂(江苏扬州)
82 越荫堂(安徽颖川西山汪村、休宁汪村)
83 敦宝堂
84 三晖堂(安徽旌德板桥为义门汪)
85 世茂堂(桐城大宥乡石马岭)
86 碧梧堂
87 手纹堂(六安柳西塘)
88 永贤堂(安徽金寨花石乡白水河西)
89 留耕堂(六安金寨青山)
90 黄萝堂(湖南岳阳临湘)
91 光绪堂(黟县十三门之一)
92 四全堂
93 淡远堂(安徽休西石田)
94 衍烈堂(安徽太湖新昌镇)
95 胜义堂
96 应明堂(安徽六安金寨东山)
97 孟然堂
98 谟根堂
99 美公堂
100 天心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传堂名为董其昌手书)
101 孝友堂(位于千岛湖的浙江淳安汾口镇汪家桥村,当地叫汪氏家厅。汪家桥的历史上曾出有一大人物汪乔年。汪乔年,字岁星,是明朝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刑部主事。汪氏家厅,据说是汪乔年建的。这一祠堂的规模不小,特别是门楼木雕工艺之精湛、奢华在当地是非常少见的。门楼上挂一御敕忠烈匾额,上有朱红玉玺印章依稀可见。下挂一横匾,上书“文武为宪”四个大字。堂内正中悬挂着“纪纲齐鲁”的匾额。匾额上还书有“初任刑部陕西司主事,二任工部河南司署员外郎主事,三任工部山东司署郎中事主事,四任实授令。”、“崇祯十六年立”等小字。精美细腻的木雕是这类家厅的雕塑特征。)102
兰芳堂
103 永森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104 绩美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105 绩恤堂(浙江建德市大慈岩镇汪山村,已湮)
106 九世堂(歙县瞻淇,以一精美砖雕命名)
107 安吉堂(皖歙县)
108 集禧堂(江苏苏无锡)
109 敦礼堂(江苏武进)
110 乐志堂
111 教忠堂(江苏常州毗陵教场巷)
112 思俭堂
113 敬睦堂(歙县雍睦堂分支、皖白湖柳子山、舒城)
114 厚德堂(歙南霞坑镇洪琴村、皖枞项镇白杨、铜陵北埂)
115 怀德堂(皖枞白湖大山脚、合肥市肥西北张乡大墙村)
116 忠信堂(皖枞官桥屯阳)
117 永青堂(皖枞官桥中渡)
118 华竹堂(皖枞雨坛查林1)
119 积庆堂(绩溪岱川、云柚柏峰、严陵、皖枞雨坛查林2)
120 巨兴堂(皖枞浮山白岑涧)
121 四友堂(安徽歙县瞻淇继述总祠的八大支祠之一、婺源)
122 衍庆堂(笃庆堂)永新洋溪
123 文英堂(湖北麻城,民国三十六年汪鹤乔总理《汪氏族谱》)
124 德化堂(庐江)
125 明伦堂(黄山区三口镇)
126 槐里堂(浙杭州霞山下田)
127 嗣徽堂(皖怀宁、江镇)
128 集贤堂(湖北鄂州)
129 滋德堂(绩溪尚田山背村,浙江遂安今淳安浪川乡瑞塘村)
130 崇源堂(重庆北碚,金选公后,以其祀名立堂号、皖合肥)、
131 又新堂(浙江永康市唐先,原名有新,湮后又建,改为又新、浙江浪川乡沙众村)
132 乔木堂(甘肃定西市漳县三岔武坪)
133 尊德堂
134 有庆堂
135 越源堂(爽公后裔,久居婺源,蕃衍盛行,至宋末战乱,后裔73世大伦公率子泽川,字绿宝,迁居黄市,以避战乱。约1275年,为其始祖,有民国三十四年汪龙藩主编《汪氏族宗谱》)
136 绍封堂
137 宝鑑堂(桐城)
138 古越堂(歙县)
139 笃亲堂(皖怀宁)
140 同源堂(潜山)
141 三桂堂(固始)
142 树人堂(婺西)
143 清隐堂(婺西)
144 集庆堂(浙江萧山、婺西)
145 正伦堂(婺西)
146 裕庆堂(婺西)
147 惟艰堂(婺源西丹砂)
148 寿乐堂(婺源西丹砂)
149 仰辉堂(婺源西丹砂)
150 慎德堂(婺源西丹砂)
151 三善堂(婺源西丹砂、歙县西溪)
152 越源堂(湖北黄冈麻城县)
153 安新堂(安徽休宁、江苏省徐州市新沂)
154 孝友堂(钰公支派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乘庄阳光家园、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汪家桥村、固始)
155 瑞本堂(安庆)
156 叙伦堂(绩溪坦头后汪村、湖北黄梅柳林)
157 纹兆堂(湖北麻城,民国八年汪辅卿主编《汪氏宗谱》)
158 崇义堂(建德樟宅坞)
159 有秋堂(婺源浯村支)
160 敬爱堂
161 本发堂(池州殷汇)
162 庆福堂(池州殷汇,婺源始迁祖国元公)
163 五谷堂(湘衡阳象山)
164 回春堂(河南固始)
165 孝德堂(江西吉安永新,从安徽省休宁县里仁乡旌城村迁来)
166 宝庆堂(浙建德、休宁横镇)
167 清华堂(苏徐州)
168 和义堂(歙县西溪二房)
169 善述堂(歙县西溪大房)
170 麟书堂(歙县西溪)
171 永庆堂(歙县西溪)
172 善继堂(歙县西溪三房)
173 宝善堂(歙县西溪)
174 树滋堂(歙县西溪)
175 敬义堂(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之八大支祠之一、歙县西溪)
176 爱彜堂(歙县西溪)
177 余庆堂(歙县西溪)
178 志诚堂(歙县西溪)
179 崇义堂(婺源段莘、歙县西溪)
180 肇祉堂(歙县西溪)
181 怀德堂(歙县西溪)
182 怡和堂(歙县西溪)
183 宝庆堂(浙建德)
184 聚家堂(婺源浯村支)
185 德和堂(婺源浯村支)
186 世美堂(婺源浯村支)
187 更老堂(婺源浯村支)
188 经义堂
(婺源浯村总)
189 两仪堂
(粤大埔美德乡)
190 积善堂
(婺源江湾、皖无为濡须红庙镇任塌村俊公派)
191 五义堂
(安徽桐城双港干沙河、皖三友)
192 白陂堂(皖桐双港)
193 三安堂(皖桐青草)
194 敬善堂(江苏江阴)
195 继述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歙县瞻淇总祠毁于九十年代)
196 敦睦堂(桐城双港白陂塘、婺源槎口、婺源石井、歙瞻淇支,霍山、当涂清潭、湖南道县、潜怀小三公支、怀宁金拱古埂(始自文清公之三子礼公裔景暹公系下万通公)、怀宁秀山汪河湾、原桐城因改水库后迁到庐江冶父镇未岗村、六安毛坦厂、江苏宜兴、河南固始黎集、湖北黄冈1991年汪思华等汇编《汪氏宗谱》)
197 敦和堂(歙瞻淇支)
198 敬义堂(歙瞻淇支)
199 敦叙堂(歙瞻淇支)
200 嘉合堂(歙县瞻淇继述总祠下八大支祠之一)、
201 馀庆堂(婺源晓起、浙江淳安龙畈、歙瞻淇支、安庆白泽湖、武进、江阴青阳)
202 四维堂
(歙瞻淇支)
203 荣恩堂(繁昌平铺)
204 南本堂(皖枞黄冲涧边)
205 双桂堂(豫固始)
206 绍德堂(祁门箬坑)
207 培元堂(岳西来榜)
208 亦正堂(
婺源对坞)
209 彝叙堂(岳西来榜、绩溪泮川)
210 光庆堂(祁门历口)
211 虎山堂(陕西榆林横山)
212 永义堂(皖舒城汤池之西、浙江中州镇泗溪村)
213 百岁堂(粤大埔圹福)
214 乐叙堂(皖黟县宏村)
215 柏树祠(湖北崇阳)
216 润田祠(湖北通城)
217 插竹堂(皖怀马庙镇育儿村河宕组,潜怀敦睦堂分支)
218 文远堂(绩溪,因建蓄能水库而异地搬迁到上岭前新村)
219 敦义堂(怀宁金拱古埂(始自礼公裔景春公系下万金公)、绩溪登源汪村俊公派)
220 叙伦堂(绩溪六都坦头)
221 世德堂(南陵何湾呈祥、黄山祁门)
222 厚德堂(铜陵北埂汪)
223 五松平阳堂(南陵县红杨树)
224 本源堂(浙江杭州百亩畈 、金溪)
225 柏茂堂(皖桐城梅城汪家墩)
226 本源堂(皖泾县荗林)
227 同原堂(皖潜山水吼风光村汪屋组)
228 忠爱堂(赣南会昌)
229 金镒堂(赣南寻乌)
230 序伦堂(赣南于都)
231 明广堂(赣南会昌,瑞金)
232 毓秀堂(浙江屿北汪德强宅、赣南于都靖石)
233 郁训堂(赣南于都)
234 万德堂
235 以元堂
236 永昌堂
237 洐庆堂(黄山屯溪区黎阳镇傍下行政村)
238 璎珞堂
239 远存堂
240 从仁堂
241 祥清堂
242 文清堂
243 永义堂(浙江中州镇洄溪村汪氏家厅、安徽舒城)
244 敦实堂(湖北黄冈民国三十五年汪世傅等编《汪氏宗谱》、谦公后裔于清嘉庆十一年在太湖芭蕉九龙村建)
245 庆源堂(桐城新渡云天汪)
246 和顺堂
(霍山诸佛庵)
247 理叙堂(岳西来榜)
248 亲睦堂(绩溪荆州)
249 绩善堂(皖无为牛头嘴)
250 惇叙堂(永新石市)
251 咬根堂(合肥紫蓬山汪家中桥)
252 平阳堂(以望立堂。安徽太湖[有民国三十六年汪海松等修《汪氏宗谱》]、广东大埔饭箩墩、咸宁北岭、恩施新塘大溪村、邺州镇、松滋、沅江、盐城盘湾黄泥洼、黔东、黔印江、张家界慈利县零溪镇汪家桥、恩施新塘乡大溪村、浔港、黔北遵义绥阳、江苏苏州、杭州、临澧、湖北黄冈、湖北麻城、湖北黄梅[民国二十五年汪礼元主编《汪氏族谱》、湖南沅江汪达度主编《汪氏三修族谱》、湖南浏阳汪仙桂民国二十六年主编《汪氏六修宗谱》、广东梅州市梅县程江镇长滩郭东坑、江西会昌)
253 和谐堂(四川泸县:永成明万世清国朝再远忠昭德)
254 德圣堂(云南丽江)
255 德善堂(广东惠州龙门)
256 子云堂(贵州毕节织金县)
257 罗汉墩堂(福建福鼎荣阳)
258 同辉堂(黄冈红安)
259 平安堂(江西宜春)
260 四代同堂(黄石)
261 精卫堂(四川)
262 世代堂(江西鹰潭贵溪市)
263 功德堂(香港东区)
264 安居堂(赤壁)
265 盛世堂(武汉)
266 延风堂(贵溪)
267 忠厚堂(孝感大悟)
268 荣誉堂(灌南)
269 万年堂(池州)
270 兴旺堂(宣城)
271 永乐堂(抚州乐安)
272 相友堂(六安)
273 青龙堂(甘肃天水武山县)
274 源堂(河北清苑县)
275 忠贤堂(广东电白、香港东区)
276 白虎堂(太湖百里镇芦林畈)
277 赐荣堂(安徽)
278 世德堂(广西百色)
279 润之堂(和合福楼)
280 敦厚堂(歙南洪琴村)
281 润德堂(今浙江淳安县汾口镇赤川口精品村赤川源)
282 颖华堂(皖岳西县河图凉亭坳)
283 伦德堂(歙县谭家桥镇东黄山村西谭队)
284 思本堂(浙江大陈)
285 承德堂(六安)
286 敦友堂(六安杨畈)
287 菜根堂(六安金寨僮畈)
288 宝善堂(六安长岭)
289 敬本堂(六安桃岭子母堂)
290 恒庆堂(六安竺山)
291 光裕堂(六安古碑)
292 永贤堂(六安大湾)
293 应明堂(六安东山)
294 二义堂(六安鱼潭)
295 和义堂(歙县郑村镇西溪村建公支)
296 六州堂(该族散居在江苏无锡江阴武进常熟等地)
297 义和堂(江苏宣兴)
298 耕荫庄(江苏苏州吴趋)
299 润辉堂(江苏宜兴阳羡)
300 振绮堂(浙江杭州)
301 醇德堂(浙江慈溪慈南)
302 敬德堂(浙江绍兴山阴汪氏谱不分卷
民国汪兆镛著 北京师大日本美国南大有藏)
303 婺源堂(以望立堂)
304 吴兴堂(以望立堂)
305 新安堂(以望立堂)
306 天叙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307 敬爱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308 显承堂(安徽绩溪汪村下村)
309 笃亲堂(池州青阳长垅)
310 序思堂(婺源)
311 笃庆堂(婺源)
312 式古堂(婺源)
313 睦肥堂(婺源)
314 世序堂(婺源晓起)
315 明德堂(婺源晓起)
316 泽雅堂(婺源城南)
317 世肯堂(婺源浯村)
318 德义堂(婺源西垣)
319 中立堂(婺源曹门、浙江姜家镇塘坞村)
320 奉端堂(婺源曹门)
321 泽远堂(婺源浯村)
322 护根堂(江苏盱眙城北淮河边)
323 惇彝堂(潜山环溪)
324 世茂堂(桐城石马岭,有汪永培等主编的从1279~2015年家谱)
325 惇本堂(歙县东龙溪坦川。 有乾隆汪宏布编《汪氏宗谱纂要,按"祀五""咨议"建公,于唐永徽三年,仝诸弟自长安奉越国公柩归歙,得旨,赐葬云岚山。服阕如京,卒于京邸,与夫人黄氏,萧氏合葬岐山县马日山凤凰堆。公有六子,处约等五人留居陕麋山县,与凤凰堆甚近,世守先莹。惟长子处脩公因官扬州,别驾挚家而归登源汪村,即其故里也,至五世孙质迁居旌邑新建。又历四世,思立转赘歙西唐模,为建公支二十七承先祖,其汪村子姓,渐次他徏,居其地者,后祚寥寥,致历未续系,建公墓图亦遗,而未刊茲遵抄本刊传。俾后子姓得以披图以拜,少慰公于九京矣。子孙繁衍昌盛建惇本祠,缉溪堂,延庆堂,长春堂,遗安堂等。乾隆二十年重修汪氏通宗谱立字辈(效法圣贤业,尊崇硕辅宣,衍开贻绪远,运泰振安徽))
326 大本堂(浙江开化金马)
327 永伦堂(安徽徽州,有光绪二十一年汪修德主编《汪氏统宗正谱》、玉泉濠村、浙江姜家镇下玉泉村)
328 云环堂(湖北黄冈,民国十九年《汪氏宗主谱》)
329 乐叙堂(浙江平阳县)
330 述古堂(汤邑珠山)
331 饴燕堂(桐城竹林)
332 佑启堂(歙县迁黄冈,有民国十四年汪春澎主编《汪氏宗谱》)
333 五惇堂(祁门舍荣公)
334 大中堂(祁门舍昭公)
335 惇睦堂(湖南醴陵、杨木川)
336 纹北堂(湖北麻城)
337 愿贤堂(建公后湖北仙桃沔阳,汪武芳作序1314-2012年《汪氏族谱》)
338 嗣辉堂(安徽怀宁,嗣辉堂《汪氏宗谱》,木活字,民国十九年,由汪崇义、汪鹏程等主编,现存山西省社科院家谱研究中心)
339 景徽堂(山东泰安)
340 太经堂(浙江姜家镇姜童村)
341 霞源堂(浙江中州镇长埂村)
342 翁和堂(浙江屿北汪余福宅)
343 禄德堂(浙江屿北汪庆时堂)
344 轩贤堂(浙江屿北汪瑞忠宅)
345 竹林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6 端五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7 德懋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8 五庆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49 德盛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50 嘉会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51 德庆堂(雍睦堂分支歙县汪满田已毁)
352 培元堂(岳西来榜公界山麓田家冲)
353 世泽堂(湖北黄冈)
354 种玉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浦江县浦阳镇汪家埭村)
355 忠义堂(湖北罗田石桥铺)
356 存让堂(桐城南河畈敦本堂支堂)
357 敦叙堂(浙江富春)
358 敦德堂(黄山脚下堨田大村落、江苏安丰)
359 仁本堂(祁门古溪乡古溪村、铜陵西南)
360 金紫祠(黄山潜口)
361 养德堂(黄山潜口)
362 承志堂(黄山潜口)
363 汪氏源流祠(郑州荥阳城关镇汪沟村)
364 永清堂(枞阳)
365 龙西堂(湖南醴陵醴南)
366 友恭堂(四明堂派迁浙后所起堂号,有26万宗亲,分布区域有:宁波各县市,舟山市,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和江苏南部,以及清末太平军迁入福建和广东省,东南亚有少量分布)
367 三松堂(古埂汪氏三松堂后裔)
368 盛德堂(达公后,绩溪尚田山背村)
369 中和堂(绩溪尚田山背村)
370 中竹园(浙江羌家镇儒竹源村汪氏宗祠)
371 下竹园(浙江羌家镇儒竹源村汪氏宗祠)
372 永伦堂(浙江羌家镇玉泉村汪氏宗祠)
373 太经堂(浙江羌家镇羌童村汪氏家厅)
374 中立堂(浙江羌家镇塘坞村汪氏宗祠)
375 霞川堂(浙江中州镇畈头村汪氏家厅)
376 霞源堂(浙江中州镇长埂村汪氏家厅)
377 裕德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78 毂治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79 德懋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0 宁远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1 兰芬堂(安徽歙县瞻淇,汪氏家厅)
382 清源堂(铁佛公后始祖功微公,麻邑东天井山下)
383 家政堂(歙县瀹川汪村后析分怡聚堂、恭俭堂、根心堂、承志堂、存仁堂、宝善堂、六顺堂、怡睦堂、三星堂、天德堂、乐耕堂等支堂。各堂后裔徙迁全国各地,主要有浙江、上海、河南、休宁、宁国、苏州、南京、砀山、南宫、六合、湘潭、兰溪等。)
384 成裕堂(婺源浯村)
385 八成堂(安庆,有散居宁国凤形路上荷花巷)
386 司马公祠(绩溪唐金岩山南麓汪洋坟)
387 忠烈庙(绩溪全县有汪华父子的庙宇32处,祭祀不分姓氏和族别。登源汪王庙规模最大,建筑工艺最好,座落在汪村对面的唐金岳山麓,占地34亩,始建于宋代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其宋徽宗谥封"忠烈",史称忠烈庙。解放后堙圯。)
388 延禧堂(休宁)
389 敬修堂
(绩溪登源辇显村,八十三世立乐公为徽州城内巨贾,也是乾隆时代的人物,曾获皇恩钦赐扁额:“敬修堂”,遗址尚存其村北家义公家墙院门楼。)390
爱敬堂(绩溪登源辇显。汪氏六十八世祖念五公定居在辇显,开荒垦地,生育繁衍,被称为辇显的汪姓开山始祖,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坟墓在今天叫老坟头的地方,在大兴开荒垦田的年代,已被平整不见痕迹。)
391 秘书堂(安徽怀宁潜山,仅见于家谱,清光绪十八年汪依规、汪德周等纂修)
392 仁让堂(徽州,有清光诸十年无名氏编《汪氏宗谱》)
393 享本堂(徽州,有清乾隆四十年汪刚‘序’《汪氏纂要》)
394 杨木川惇睦堂(绩溪,有民国十四年汪永峰修《汪氏宗谱》)
395 心谊堂(安徽芜湖,民国十七年汪体煌《续修芜湖汪氏支谱》)
396 棣庆堂(安徽休宁,清同治十一年,汪明乐等主编《平阳汪氏宗谱》)
397 六顺堂(安徽黟县,民国三十一年,汪卓臣[序]《汪氏支谱》)
398 诒榖堂(湖北崇阳,民国三十六年汪子象等总修《汪氏宗谱》)
399 三瑞堂(湖北黄冈,民国三十五年汪声锡,1989年汪堂泳等编《汪氏宗谱》)
400 孝友堂(湖北黄冈,民国十三年编《汪氏宗谱》)
401 敦伦堂(湖北罗田,清光绪三十一年[1370-1905]汪盛喜等主修《义水汪氏族谱》)
402 水啓堂(湖北罗田,民国十三年汪習煌主修《义水汪氏族谱》)
403 慎思堂(湖北浠水,民国二十八年《汪氏宗谱》、湖北蕲春,清光绪三十二年张光炳主编《汪氏宗谱》)
404 一六堂(湖北浠水,民国六年(1370-1917)《汪氏宗谱》)
405 集英堂(湖北武穴,民国五年(1170-1916)汪金堂等编《汪氏宗谱》)
406 思成堂(上海浦东,歙县城东上路街汪追远族,汪金慰纂修,据民国本复印,一册,始迁祖清代因来沪习贾,遂赘于浦东高家行万安楼之西首吴氏,浦东档。)
407 德胜堂(无为县开城镇练墩行政村汪家岗“汪氏宗祠")
408 四端堂( 安徽肥西县柿树岗乡黄花村汪祠堂组,已湮)
目前统计汪氏家族堂号408个
赞 (1)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全国汪氏堂号大全》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堂号一般指的是当地姓氏支系祠堂的"匾额"名称。唐以前中国人口少,人们大多以郡望(始祖封地)、出生地、住所地和任职所在地来做身份的标识,如东汉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