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kepu/202412-11725.html
在金山历史上存在过的“老字号”
正是因为有句成语叫作“抚今追昔”,所以金小博在说古时,往往喜欢用今天与过去的岁月对比。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或者说,以目前联合国划分的国际工业体系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今天的中国几乎拥有所有525个小类的生产与研发能力。而且,中国的全产业链优势“无可替代”!
但是,如果金小博告诉你,在1937年,日本已经具有年生产飞机数量达到1580架、火炮数量达到744门、坦克330辆、汽车达到9500辆的能力时,中国在这几项上的生产数量几乎为零。你会相信吗?
就以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为节点看,日本的工业总产值为60亿美元,而中国仅为13.6亿美元,差距为4.4倍;钢铁产量,日本是580万吨,中国是4万吨,差距为145倍;石油,日本为169万吨,中国仅1.31万吨,差距为129倍;铜,日本为8.7万吨,中国为700吨,相差124倍!
用这些数据作对比,相信你就会明白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也就愈加会明白中国选择的道路是多么的正确。
伟大的成就必定来自于先贤的探索和先烈的牺牲。为了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无数的仁人志士从来就没有放弃图强奋斗决心。这几天查阅资料,偶然翻到近代金山民族企业艰难跋涉的资料。感怀之中,金小博更愿意把这些过往再刷新一下,与各位看官分享。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封建主义势力的阻碍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打压下,金山的民族企业是怎么样艰难行进的……
我们知道,旧中国的民族企业是一批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的先辈创设的。但在他们所处的岁月里,这个理想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永远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张謇是我们了解近代实业家中算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创办了大生纱厂,以通州为基地,以棉纺业为中心,又兴办了一系列辅助企业,在苏北沿海各县,张謇还先后创办了20个盐垦公司,资本估计达到1600多万元,围地413万多亩,已垦地98万亩,年产棉11.6万余担,张謇的实业,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经济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中国的面粉、玻璃等产业也开始起步。他同时将培养人才、开办学堂作为发展工商业的前提条件,兴办多处学堂,为发展纱厂提供专业人才,还开办师范类多个学堂。但即便如此,张謇也未能实现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
张謇
事实上,这样的企业在金山也不在少数。这些企业随着历史的波轮沉浮,他们也同样承担起了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大生纱厂旧址
金山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自清代中后叶,以米酒和酿造业为主而崛起。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朱泾开办“公和酱园”(即万鼎顺);道光二十年(1840年),亭林一家富商首先使用机器碾米,促进了米行业的发展,随后张堰、朱泾、吕巷等地相继出现实力雄厚的米行。还有专营“中药、绸缎、烟纸、蜡烛、茶叶”的百年老店,如创办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的松隐“朱洪济”药铺,咸丰九年(1860年)张堰的“义泰烟纸店”(后改为“世美”)。
食
朱泾万鼎顺酱园 在朱泾镇东市,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开办,农民习惯称之为“东糟坊”。1868年,易主合股经营,改名“万鼎顺酱园”。民国19年前后,由上海董家渡顺利粮行经理吴舒之(金山泖桥人)、萧狄初(奉贤人)、戴炳铨(川沙人)三人合股,分别投资30%、30%、40%,向原老酱园收盘过户后成立的。戴炳铨被推选为经理,俞思义为副经理。当时五开间门面的店中央高悬着“万鼎顺酱园”五个金字横匾额,柜台上竖立着“官酱园”三个金字青龙招牌,颇有气势。
30年代的酱园是手工操作的,设备简陋,收盘下来有几十间破旧瓦屋,400多只酱缸,几副灶头,股东们请工匠整修后,即开始生产经营。最初在酱园业中排不上名次,只能先做酱油生意,除生产酱油外,经股东商议后,开始生产烧酒。烧酒生产投资少,周期短,得利快。从原料到成品,夏天只要7天,冬天12天,资金周转一个月达三、四次。烧酒有散装和瓶装两种,灌成瓶酒的贴上“一百余年老店,特产苏秃名酒”商标字样。(“苏秃名酒”,为万鼎顺产品。此酒用黄酒糟发酵到一定程度,经多年存储后销售。据记载,揭盖酒香四溢,入口回味醇厚。)
几年后酱园又增加了黄酒作。黄酒一般在霜降后到立春前投料,一年成熟。黄酒越陈越香,因此占用资金较大,资金周转有所困难。除自用外,还采取“寄作”的方式,收取客户一石(160市斤)白元米,兑换黄酒五坛半(275市斤),超产的黄酒及其糟粕均归加工方收入。
成品销售以门市部为主,也有零售批发。因店员对顾客热情和气,吸引了北部泖港、新五厍、松江境内的顾客逢年过节摇船过来。为进一步开展商务往来,该店自费开挖作坊旁边一条九百米的河道,保证每天几个作坊生产用水的需要。
因生产所用原料是粮食,而粮价在敌伪和蒋管区时期起伏很大,经理天天听电台广播市场行情。秋收时金山粮价低于上海浦东一带时,就在金山大量收米,以米为烧酒原料;夏天米价上升时,就通过上海粮行购进北方高粱,以高粱做烧酒原料。造酱油原料用的黄豆,由店主派人直接到东北产地采购,再由火车直运上海。
企业鼎盛时期万鼎顺全年造酱油黄豆达1500石,用四号粉(面粉)900担;造黄酒用白元1500石,出黄酒1万坛;烧酒用粮5000石,制醋400石,总投料9千石左右。以当时的双石田稻计算,要4000亩土地生产的粮食才能满足原料需求。到抗日前后,万鼎顺成为县内商业之鼎,对外投资入股经营有4家企业。
七七事变后,万鼎顺也惨遭日寇劫掠。门面被放火烧光,两块金字招牌也付之一炬。1956年,金山县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万同顺酱园、裕茂蜡烛店、糖坊、茶食加工相继并入万鼎顺,企业名称定为“公私合营万鼎顺酱园”。1966年起,更名为金山食品厂。
用
古法榨油
松隐民办电灯厂 松隐镇张泾河西岸,有一家由沈家桥人盛贤生开设的益丰油车,主营加工菜油业务。民国23年(1934年)(另有记作民国25年),小老板盛汉臣投资2000元,购置了一台239伏直流发电机,发电量9千瓦。电灯厂于同年4月正式发电,从而全镇90%以上人家开始拥有电灯,是松隐地区有电力之始。从此,大家把益丰油车叫做电灯厂。民国26年(1937年)冬,电灯厂因战乱也付之一炬。
珠浦电灯厂遗址
张堰“世美”蜡烛店 “世美”前身是义泰烟纸店,创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经营烟纸杂货,还自设制烛工场,经销香烛、锡箔。太平天国时期遭受了兵灾,后由房东姚氏重建,租给姓鲍的宁波人,更名为“世美”义号。1937年,日军侵占张堰,“世美”被抢劫一空。1938年又同为宁波人的施氏投资经营“世美”至解放。“世美”蜡烛店历史悠久,资本雄厚,货源充足,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祭祀祖宗,逢每年七月三十、八月半、除夕、大年初一等日子,都去“世美”购买蜡烛。“世美”蜡烛还批发给本镇及附近乡镇烛店。张堰地区销售的蜡烛大都是“世美”作场所制。“世美”除生产一般大小蜡烛外,还制作龙凤花烛与祝寿的寿烛,皆制作精美,颇为讲究。除经营蜡烛外,还为乡民免费供应治疗蛇毒的药材,因“世美”声誉大振,生意也日渐兴隆。1956年,“世美义号”接受公私合营,1985年为“世美食品店”,是张堰镇上规模最大的盐糖食品商店。
朱泾镇万鼎顺酱园借鉴了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并实施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帮助本地民族企业发展的有效保障,除了发展自身利益之外,在本文之外金山各镇有许多的企业家们也积极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热心公益事业中,不仅能扩大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对于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国家来说,也为地方安定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山县供销合作商业志》,上海市金山县供销合作联合社编,1989年。
2. 《金山县文史资料》,政协金山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组,1990年。
3.《松隐志》,金山县松隐志编写组编,1991年。
原标题:《【金小博说】那些在金山历史上存在过的“老字号”,你还记得几个?》
阅读原文
赞 (4)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金小博说】那些在金山历史上存在过的“老字号”,你还记得几个?》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在金山历史上存在过的“老字号” 正是因为有句成语叫作“抚今追昔”,所以金小博在说古时,往往喜欢用今天与过去的岁月对比。 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