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kepu/202412-11276.html
『编者按: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碌碌有为》一书,聚焦微历史,展示更细节的中国。“东西问”客户端经授权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转载,今天为大家带来家谱里的移民故事。』
收藏者展示各式家谱。(中新网资料图)
你家里还保存着家谱吗?如果有的话,那么在家谱的描述中,你的祖先是如何到达现在的定居点的呢?
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移民运动,可以说是从比较宏观的视野去看历史上的移民现象,我们再提供与移民有关的微观视角,让个体从历史中显现出来。
历史上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移民运动,在正史中往往只有非常简略的记载,即使在地方志中,可能也只有只言片语,有时候甚至找不到直接的史料,那么当我们需要检视具体的移民故事的时候,家谱中的记载可能就会非常有用。
就像前面提到的南雄珠玑巷、山西洪洞大槐树、麻城孝感乡等地的著名移民故事,都是从相关的族谱记载中找到的。
“山东枣林庄”的“重新发现”就是依靠族谱完成的。
安徽凤阳府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乡,当时的明朝政府对凤阳府至少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移民,但因为移民数量只有几万人,并不及前面三个移民故事有名。
安徽凤阳府有一个县叫作利辛县,即使是现在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有很多声称自己的祖先来自山东枣林庄。在1988年对利辛县的姓氏源流调查中,许多人声称,他们的祖先于明朝初年从山东迁来,而且来自山东枣林庄。但是研究者查阅历史资料都找不到关于“枣林庄”的历史记载。
面对这样的调查我们不禁要疑惑,有什么历史证据可以证明这种流传的说法吗?我们可以根据“枣林庄”这个线索,让今天利辛县的山东后裔进行一场寻根之旅吗?
这时候,族谱便发挥了作用。六安的一位山东移民后裔家中还保留着家谱,根据家谱的记载,枣林庄似乎位于兖州。有了这样一条有价值的线索,研究者便开始查阅兖州地方志,最后才发现,我们之所以找不到关于枣林庄的文字记载,是因为这个村庄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洪武移民始于明初,到了明末,“枣林庄”这个名字就不再使用了。虽然在清朝的二百余年中又恢复了枣林庄的叫法,但后来清政府又一度把“枣林庄”改称安邱。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枣林庄不断变换名称,虽然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不被历史记得,但从这个小小村庄走出去的移民却把它的名字永远记在了族谱上。可见,仅仅是一个地名,我们也要依靠族谱的记载,才有可能长久地记得“根”在哪里。
我们从族谱中也会找到同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
“罗贵传奇”是珠玑巷传说故事的一个版本,看到珠玑巷,我们就会知道这是发生在广东地区的移民故事,这正好印证了人们对移民记忆是不断丰富、添加、改动的。
根据族谱记载,当年朝廷要派重兵剿灭珠玑巷,但是这个重要的消息被预先透露出来,珠玑巷的民众提前知道了。在罗氏族谱中,这个密报消息的人,有的记载的是一个叫罗贵的人的妹夫,有的记载的是罗贵的女婿。
至于这个罗贵到底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可以通过这层特殊的亲属关系提前知道秘密,我们不得而知,族谱中没有记载。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般家谱都是在家族发达之后,由后人来修撰,所以很多时候族谱里的“始迁祖”都只有一个名字,没有过多的头衔加身,这也是一种普遍情况。
大难当前,提前获取情报的罗贵为了解救珠玑巷民众,秘密召集村民谋划,最后决定南迁。于是,他成为族谱记载中珠玑巷民众的英雄。
为了报答罗贵的救命之恩,珠玑巷的其他姓氏宗族一同起誓,以后见了罗氏子孙,要以感激之情相待,即“日后见公子孙,如瞻日月”,可见对罗氏何等尊重,而且还强调珠玑巷移民中的各姓氏要世代友好。
上面这个简单的故事就是罗氏宗族族谱中记载的“罗贵传奇”,但有意思的是,我们再去看同一地区其他族谱的记载,便会发现故事的“出入”。
首先,其他族谱对“谁是密报者”的记载众说纷纭,刘氏族谱称是罗贵的姑丈,陈氏族谱称是陈家的女婿,还有其他族谱中直接去掉姓名,用“珠玑巷人”这种模糊的指代表达。
其次,其他族谱中对“秘密议事,筹划南迁”的主要负责人的记载也不相同,很多非罗氏族谱都没有突出罗贵的重要性。
最后,关于“众誓”的环节,非罗氏族谱中有关罗贵传奇的叙事,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个情节。其他氏族更强调宗族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对罗氏宗族的格外尊重。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一个故事不同版本的现象呢?
正如有些学者所指出的,族谱中的移民故事与其说反映的是移民的历史,不如说反映的是移民的心态史。
所谓的移民心态,不仅是关于移民对“移民运动”的看法,更是关于如何在新的生存地更好地活下去,比如之前我们提到的“山西洪洞大槐树”故事中的“解手”“小脚趾指甲有两瓣”这样的逸闻,传递的都是对“移民运动”执行者的不满。
我们还能在族谱记载的历史深处感受到一个个平凡中国人富有温度的生活印记,下面这册族谱的记录便讲述了中国人寻根的生动故事。有学者研究过光绪年间浙江松阳县一个叫石仓的地方,并发现了一本叫作《回闽路程》的账本,账本中记载着光绪年间石仓阙氏的六个人千里迢迢去福建的整个过程。他们为什么要从浙江去福建呢?去福建又是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从《阙氏宗谱》的记载中找到真相。原来,浙江石仓的阙氏是康熙年间从福建迁来的移民。宗谱记载,光绪年间,福建汀洲上杭的阙氏族人突然不远千里来到石仓,告知石仓的宗亲他们在福建的“祖庙”年久失修,无人经营,浙江的阙氏宗族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以回他们的老家修建祖庙。
于是,浙江石仓的阙氏族人从宗族中选了六个代表人物,让他们返回福建,修建祖庙。这一过程被完整地记录在《回闽路程》这本账本中。账本中详细记载了他们每天赶的路程、吃饭的餐馆,以及晚上住宿的地点、每天的交通费用等。
几百年前,远在其他省份的人因为祖庙的事情,便可以跨越千里,寻找宗亲,而迁移出来的宗亲可以凭借同一个姓氏和族谱中记载的“迁出地”,便决定举全族之力,回闽修建祖庙,可见人们对“宗族姓氏”的看重。
在这个意义上,祖庙可以被看成宗族共同体,所有的活动都强调子孙对祖先的责任,以祖庙为纽带,远迁他乡的移民后代仍然承担对于原乡远祖的“责任”,这种基于血缘责任的文化传统即使到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原标题:你家的家谱上记载了什么移民故事?)
《碌碌有为》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博士、澳门大学讲席教授王笛所著;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赞 (5)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人的寻根记 家谱上记载的那些移民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编者按: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影响。了解过去,才能更自在地活好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