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38-01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20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从入学至临近实习,他们在生理、心理上都经历了许多变化,总体分析,可分为三个阶段:适应阶段、转型阶段、成熟阶段,不同的阶段,心理和生理的表现各不相同。

(一)适应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适应中职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成功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专业课和其他活动中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以及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培养职业兴趣;帮助学生融入集体,在集体的建设中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友谊感;了解青春期性心理现象,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正确对待异往。

(二)转型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性格和能力特征,提高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关注现实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三)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确立就业目标或继续学习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和各种实践机会熟悉社会、体验社会、体验职业,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职业挑战的信心,提高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与挫折,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二、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形成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心理学及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行为的矫正、人格的重塑、心理的调整。

(二)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

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严肃性,要在学校内选择经过专业培训的教师作为专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并对班主任及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兼职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同时还要聘请校外的心理教育专家作为指导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帮助中专技校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培养健全人格,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三)开展心理咨询

在学校内根据学生的意愿,开展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将每次咨询的内容都要做好记录,将其内容归纳、分类,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并将档案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班主任要及时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并记入档案,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保密的前提下,可借阅本班学生的档案,使健康教育更好得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应针对全体学生

全体中职学生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参与者,学校应以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如果只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得不到满足、心理健康维护被忽视,新的问题仍然会不断出现。

(二)不恰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其后果不但没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反使学生承受更多的身心负担;有些学校将学生送进医疗机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引起学生的恐慌和压抑;有些学校把心理适应能力差而引起的心理问题等同于思想层面的问题,采用说服教育等思想工作的方法,教育缺乏学科化的引导方式,仅局限于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给学生讲授心理学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所有这些都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主动地适应现实、改造现实,对周围环境能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难都能妥善处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们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圆满完成学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使他们达到成功胜利的彼岸。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积极地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身体变化,做到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人,成为适应性良好、身体健康的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有意义、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全体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2]孟昭蓝,普通心理学,北大出版社,1988年出版。

[3]郭思乐,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教育研究出版社,2002年出版。

[4]黄希庭,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5]罗吉斯,当代青年心理学,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6]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北大出版社,2000年出版。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有积极的自我观念;在他真正的自我与所扮演的角色中乃至在自我与外在自我之间是没有矛盾分歧的,也就是说,他对自己是诚实的;他对别人的态度是坦诚而热情的,他热爱别人、接受别人,正如热爱自己一样;他不回避自己的缺点,他知道人生不是尽善尽美、顺心如意的,他力求克服困难,正确对待挫折,努力创造未来;他对自己有坚定的信心,深信自己的直觉,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具有创造精神,不满足已有的成就,不迷恋对过去的回忆,更不沉溺于今天的享受;他是负责的、合群的,充满活力,不推辞所应完成的任务;他对自己是严格的,对别人是宽厚的,乐于与他人相处,不轻视别人,不炫耀自己。以上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只是众多描述中之一种。我们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心理健康:

(1)和大多数人比较,和同年人的心理状态比较;

(2)用社会的适应程度和社会的评价去分析;

(3)根据个人的经验,也就是用我们每个人已形成的“模式”去判断各种心理行为是否正常;

(4)利用客观检测指标,即利用心理测验工具和实验仪器来检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与行为是否正常。一般地说,最好综合使用以上四个标准,判断就会比较客观、可靠。正如“心理健康”是一人二分复杂的概念一样,心理健康标准也因为常受社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制约,至今尚无完全统一的规定。对于处于不同的年龄段、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中的人,衡量其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不完全一样的。综合各种因素,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标准可作如下描述:

1、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充满热情。对教育事业有神圣的追求,并贯彻现代教育理念,身体力行。

2、热爱教育工作尊重学生,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待学生,宽容而不纵容,严格而不苛刻,一致而不苛刻,一致而不死板,灵活而有原则;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但会加以合理的限制和引导,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学会承担责任;经常激励学生,真诚地赞扬学生的长处,不会只盯着学生的弱点;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并真诚地帮助他们进步;努力去理解学生各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与之进行良好的沟通。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其次应具有良好的情绪与情感,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善于调节情绪,克服自己常遇到的心理问题(如职业适应不良、职业倦怠、人际交往障碍等);还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抗干扰、抗诱惑,有良好的耐挫力。

4、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学识。能够正确地制定教育目标,懂得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使其获取知识的过程;具有渊博的学识,不断学习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创造良好的条件来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而不会用填鸭式教学来窒息学生的创造力;不会把教学等同于讲课,也不会用死记硬背来代替理解;精心备课上课,潜心教研教改,开拓创新,勤恳务实。

5、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除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外,还包括保持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与教育管理者的良好沟通、与家长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当然也少不了充满温馨关爱的家庭成员关系与亲朋关系。

二、健康的教师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我们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阶段论与平衡论为基本依据进行课题分析。

学生成长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即儿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这四个阶段具有:

1、阶段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年龄只是一个形式划分。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有快有慢,但他们的发展次序是一致的。这个发展次序的一致性表现为连续和恒定两个特点。即发展阶段是不间断的、次序是固定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2、阶段的整合性。每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具有新的结构,而且还包含着以前的发展成果。旧结构被整合在新阶段中。

【关键词】 班主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01

青少年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及问题。大多数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主要是由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的。特别是在当下升学竞争与课业负担重的背景下,使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导致的问题日益增多,所以,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应当花大力气研究如何做好青少年学生的的心理健康工作。

一、班主任教师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分析

随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全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兴起,唤起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他们渴望有更多的老师来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种情况下,几个兼职或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已无法满足一所学校全部学生的需求。由于广大班主任教师基于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若能承担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联系各方形成合力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她几乎就是个指挥,运筹帷幄,外联家长,社区,内结领导、同事,把这几种力量凝聚成合力,给予学生的心理健康以积极影响。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频共振时,她要协调;当学科教师与她的学生有矛盾时,她要调和。因为她深信,学生是在良好的关系中成长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与班主任接触、交往,受到其关心教育外,其他科任老师及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果这几股教育力量相互矛盾、相互干扰,方向不一致,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心理的扭曲。班主任正是这几股教育力量的协调者。班主任要与科任教师沟通情况,交流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理念、方法技术,达成共识,相互协作。

2、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针对性

班主任接触学生时间长,次数多,对学生了解较全面,较深入。在心理健康的内容选择上具有针对性。专职心理学教师一般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各年级各班进行心理学知识讲授和心理健康训练,具有广泛性、普及性的特点,而班主任则可根据本班的整体情况和突出问题、个体特点进行有选择性的讲授、训练和矫治。

3、心理教育引导具有灵活性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既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既可在课内,也可在课外;既可利用较长的时间,如入学教育和班会时间,也可利用较短的时间,如课间休息和放学之后。在空间与时间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局限性较大,时间和空间基本上限制在上课的节次和上课班级,在个别辅导上即使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是远不及班主任的。

4、可以长时间跟踪和矫正

班主任带班一般为三年,初一到初三,高一到高三。这就为班主任对学生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条件。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各阶段的特点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全程式的系统的研究与教育。而专职心理学教师由于学校人力和物力、课程与精力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关注不够。学生的有些心理问题不可能是一次晤谈就得到疏解,其行为不可能是一次训练就有效果。

二、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

1.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虽然不是心理治疗的诊所,但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则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班主任作为学生最值得信赖的导师,应该在此领域先行一步,关心和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使自己具备相应的心理医生知识,把学生从自身心理脆弱敏感,意志薄弱,缺乏自信,抗挫折能力差以及行为表现异常等心理疾患中解脱出来。更要及时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适应不同的环境,保持并强化健康的心理。

2.适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3.坚持开展系统和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学生具有的各种心理问题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4.协调好家长与学校校的沟通路径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和社会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家长与班主任的教育方法,内容不一致,相互矛盾,会使学生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形成多重人格。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家长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等知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对班集体建设,对学生个人的成长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能使班级每个人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性格趋于完善,能使整个班集体和谐、健康、融洽、有朝气、有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教师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如何当好班主任》魏书生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Coping Style and Mental Health

ZHANG Ya'nan

(Shaanx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Commerce, Xianyang, Shaanxi 712046)

Abstract With prosperity and continuous enroll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higher a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being educated concern, compared with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vocational students in mental health even more special. Vocational students from the reality, there are many factors, such as social environment, family economy, employment status will affect their mental health, but coping styl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mental health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is paper, several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the way to deal mental health and to explore how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affect the mental health of vocational students.

Key words vocational students; personality traits;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

1 高职学生应对方式一般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应对方式分值从高到低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总体上高职生能够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个体面对应激时采取的应对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六种应对方式构成了三种组合:解决问题―求助属于成熟型,退避―自责属于不成熟型,合理化属于混合型。本研究结果显示,面对问题时,高职学生最多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即成熟型应对方式。这反映高职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采取一些解决问题、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通过积极的努力,寻求别人的支持,将问题解决,而相对较少采用退避、幻想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这表明高职生在面对应激源时能够表现出较成熟稳定的行为方式。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职生在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大学生常模(t = 2.11,p

首先,高职学生可用的心理资源较普通大学生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普通大学生,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高社会支持的个体更加自信,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而低自我效能感、低社会支持的个体倾向于采用消极。高职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缺少自信,可获得社会支持也少,这些都会影响他们对应对方式的选择。

其次,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认可程度低于本科学生,高职学生比普通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这就使得高职学生感受到很大的应激源。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应激源时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受应激源的影响,若应激源的强度过大,个体使用现有心理资源无法面对这些困境,就会采取一些消极逃避的方式。

2 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

高职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应对方式是影响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它决定个体面对压力源时产生何种程度的压力,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Lazarus(1984)认为应对方式通过三种维度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一,通过应激反应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影响健康;第二,个体采用的不良应对行为会影响个体的健康水平,如采取酗酒、吸烟、吸毒等,会引发疾病,从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面对应激源时个体会采用一些消极应对方式,这类应对方式会使个体产生不良情绪,这类不良情绪即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阻碍个体积极有效的解决问题。

根据本研究结果,高职学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其中,解决问题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自责和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及总分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合理化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由此可知,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等,都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如自责、幻想、退避等都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经常使用自责和退避这类应对方式,个体会较多把压力指向内在,遇到问题自责自弃,长此以往,个体容易自卑,产生不良的自我暗示或消极期待;并且,个体长期使用消极对内的应对方式,不良情绪的不到宣泄,随着时间积累,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头疼、失眠等,经常使用退避这种不良的应对方式,遇到困境个体会退缩,没有勇气与动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可能对生活失去兴趣,产生悲观的情绪,影响身心健康。

相反,采取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个体会从中获得自信、成就,获得较高水平的自尊,这样的良性循环,个体就拥有较多的心理资源,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面对困境也不会轻易出现心理问题。

第二,本研究发现,高职生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有一定影响,具体情况如下:

高职学生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相关,其中,内外向与解决问题、求助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成显著负相;精神质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成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负相关。

由于个体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当遇到环境中不同的应激情境,应对方式会相应的表现出多元性的特点,即不同的个体会使用不同的应对方式,而不同的应对方式所产生的后果不同。内外向与解决问题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说明越是外向的个体越善于采用解决问题、求助这样的积极应对方式。外向的人活泼开朗乐观,善于宣泄不良情绪,遇到难题也能乐观面对,积极解决,当问题超过个人能力范围时,也会主动求助于他人;而内向的个体则相反,遇到问题容易自责、悲观,产生不良情绪,不能冷静考虑问题,不容易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神经质、精神质与自责、幻想等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情绪不稳定的个体不能很好地采取积极地应对方式,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常常焦虑,担心,遇到应激情境,不能理智地分析,寻找正确解决办法,而是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精神质得分高的个体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人际关系较差,他们遇到困难,不会主动寻求帮助,他们试图通过想象来幻想问题得到解决,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心理的平衡,但是这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 人格;心理健康;驻军医院

人格指的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系列复杂的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特点的,对个体特征性模式有影响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应对方式作为个体在现实环境中针对不同的生活事件表现出来的处理模式,本身就是人格表现的一部分,同时也受到人格特征中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理健康的重要中介因素之一,涉及应激作用过程的各个环节,和人格一起对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影响。为此,我们对某驻军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及应对方式进行调查,旨在探讨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部队医院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06年8、9月对某驻军医院医务人员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抽取107名作为调查对象,年龄20~52岁,平均(31.6±4.6)岁。其中男43人,女64人,医生48人,护士59人。

1.2 方法 (1)人格特征评定:采用龚耀先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1],该问卷共88个条目,选取量表反映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3个维度对人格特征加以分析。(2)心理健康水平测定: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由90个问题组成,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虐、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1~5级,l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根据总均分及各因子分的高低来评估心理健康水平。(3)应对方式评定: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2],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涉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能采取的不同态度和措施。采用4级评分,即在每一条目后列有0不采用、1偶尔采用、2有时采用和3经常。量表进一步分为积极应对方式(C1-12条目)和消极应对方式(C13-20条目)两个因子。(4)问卷测评方法:施测人由心理学专业人员担任,集中调查对象,测试前用统一指导语详细说明测试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保密原则,采用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后当场收回。

1.3 观察指标 (1)医务人员个性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2)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与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各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3)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用FoxPro6.0建立数据库,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发放问卷107份,剔除无效问卷7份,回收合格问卷100份,有效率93.5%。

2.2 医务人员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 由表1可见,神经质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均分呈不同程度的显著性正相关(0.332

2.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以艾森克人格问卷的3个维度得分(神经质分、内外向分、精神质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进入回归方程的依次有: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可解释总方差的50.7%,详见表2。 表2 症状自评量表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

2.4 交互作用分析 为了考察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把全体调查对象的神经质分别与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相乘,形成新的交互作用变量。根据表2中的回归结果,以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为因变量,以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为第一层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以各交互作用变量为第二层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见表3。表3 加入交互作用变量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表3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依次是神经质、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包括神经质与消极应对的交互作用在内的所有回归显著的变量可解释总方差的53.4%,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神经质与消极应对存在交互作用。

3 讨论

人格特征是个体在对现实的相对稳定的态度倾向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作为应激作用过程中的因素之一,与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人认为良好的人格可以在生活事件对健康的冲击中起到缓冲作用,但Cooke[3]的研究则发现神经质维度对抑郁症状的影响独立于生活事件,没有缓冲作用;许崇涛[4]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因素是心理健康低下的一个独立“原因”。应对方式是个体在对生活事件以及因为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时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一定程度上受人格特征的影响,表现为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面对应激时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本调点考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神经质纬度反映的是个体情绪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分数高反映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纬度反映了个体与精神病理性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反映个体可能具有对人不友好等特征,或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内外向纬度低分反映个体内向,高分反映性格外向。结果发现神经质、精神质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内外向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负相关,提示人格因素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关系,具有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人格特征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好。

应对方式作为应激和健康之间的中介因素,在应激情况下,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来增加心理适应能力、缓解由应激造成的心理紧张至关重要。本调查选用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分为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两个纬度。积极应对方式表现个体针对生活事件采取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的烦恼等应对措施,而消极应对方式则表现为个体采取尽量克制自己的失望、悔恨、悲伤和愤怒,通过吸烟、喝酒、服药和吃东西来解除烦恼等方式进行应对。积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则对心理健康有着负面影响,与积极应对方式相比较更为突出[5]。本调查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消极应对方式对驻军医院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的影响较积极应对方式的影响更明显。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一旦神经质与消极应对这个交互作用变量作为因素之一进入回归方程,消极应对影响心理健康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就由正转负,即引入交互作用量变之前,消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变为积极作用,说明消极应对方式作为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中间变量,似乎是一个保护性因素,能起到缓冲人格影响心理健康的作用。关于这种假设有待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加以证实。

人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期望个体在短期内塑造完美的人格以适应环境是较为困难的事情,为了保证心理健康,较为可行的方法是鼓励个体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针对各种生活事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尽量避免消极应对方式。

参考文献

[1] 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修订)[M].长沙:湖南医学院出版社,1986:1-49.

[2] 解亚宁.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信度和效度的初步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2):114-115.

[3] Coke DJ.Psychosocial variables and the life event/anxiety-depression link,A community study[J].Acta Psychiatr Scand,1986,74(3):281-291.

[关键词] 食管癌;人性化护理;手术;化疗;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 R4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1(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uman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Methods 100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dmitted in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humanistic 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surgery. And the physical comfort and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omfort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admission(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comfort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4.38, P0.05), but after intervention, the SAS and SDS scores were much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Humanistic nursing; Surgery; Chemotherapy;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食管癌是胸外科常见病,由于食管是食物进入人体的必经之路,接受食物的不良刺激,其为肿瘤好发部位,多见于中老年患者[1]。食管癌中90%以上是食管鳞癌[2],大多数是中晚期患者,手术是可切除食管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没有固定的手术方式,术后局部复发与远处转移仍是食管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术后辅助放疗或化疗是否可以提高生存及减少复发仍存有争议[3]。对于晚期食管癌患者而言,其手术风险将增大,因此,该研究对食管癌进行人性化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研究者所在医院胸外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4年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56.54±9.93)岁;术后病理均是鳞癌。入组标准: (1)患者肝肾功能、心肺功能均能耐受手术及化疗;(2)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完善电子胃镜、胸及上腹部强化CT、颈部和心脏彩超、肺功能、血生化等;(3)无其他原发恶性肿瘤;(4)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50例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6.37±9.86)岁; 对照组50例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28±9.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征:经右胸三切口手术:胸上段食管癌,胸中下段食管癌伴右上纵膈淋巴结肿大者。经左胸二切口手术:胸中下段食管癌无上纵膈淋巴结肿大者。术后均给予放疗与化疗。术后化疗方案:顺铂70~75 mg/m2 d1天, 多西他赛70~75 mg/m2 d1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 bid po d1-14,3周为1周期,共用6周期。

1.3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术后严密监测[4],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变化等。给予低流量吸氧,以增高血氧浓度,改善肺通气,进行预防和纠正,可起到有利影响。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护理之上,进行人性化护理,人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支持、心理疏导、人性化教育、相关健康知识教育。心理支持是指对患者及患者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心理支持从心理方面积极配合治疗。心理疏导是指对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治疗,由于患者及家属对癌症的恐惧,当得知患者食管癌的病情之后肯定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此时护理人员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想患者所想,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与恐惧心理[6]。同时对患者进行进行健康教育。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如手术的时机等,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告知,使其了解手术必要性。对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术前准备工作,同类病例愈合情况,医生娴熟技术等,使患者消除不良心理,愉快接受治疗,积极配合护理工作。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指标选用的是Kolcaba量表,焦虑抑郁量表采用的是SDS与SAS量表。

1.5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统计版本是SPSS20.0,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描述,统计方法选的是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舒适程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进行的舒适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评分为(82.92±1.4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6.4±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P

2.2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的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22.7±3.8)、(22.2±3.2),低于对照组(32.4±4.5)分、(33.6±3.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食管癌外科根治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因食管的解剖关系,食管癌根治术有多种传统及该进手术方式,三野淋巴结清扫的理论是食管粘膜下存有密集的毛细淋巴管网,和周围有广泛的交通,有的食管癌病例可出现淋巴结跳跃或远距离转移[7]。食管癌超大部分切除并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可以使食管癌达到根治性切除,但是此手术方式、时间长、步骤复杂、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控制术后复发转移是提高食管癌远期疗效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但是术后远期生存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对术后辅助化疗或放化疗的研究成为近10年的研究热点,该研究对术后患者给予了化疗与放疗。本研究的着眼点是手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

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其在实施治疗护理时,应做到有计划的,耐心细致的,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讲解,即术后注意事项等。应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即在术后6 h,可进行床上自主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并预防肠粘连。协助患者进行活动,如床上翻身,床上坐起等,协助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动作轻柔和缓慢,以防引起切口疼痛等[9]。对患者进行告知,使其了解保留的导尿管,其为双腔气囊管,在人体膀胱内,有小水囊,不会出现滑脱现象,因此,在进行活动时,可不必产生顾虑。对于引流管,应保持不被扭曲,以顺利进行引流。进行术后疼痛处理。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通常会出现术后疼痛刺激,其可导致多种不良影响,通常会造成多种心理问题,如失眠和焦虑等,也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对患者使用镇痛药物,如哌替啶等,使用方法为肌肉注射。护理人员应关心患者,安危患者。即由处于术后恢复期,同病室病友进行讲述,以达成良好榜样,通常患者都可解除疼痛影响,消除顾虑[10]。

王晓梅[11]研究了人性化护理在食管癌护理当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舒适程度评分为(82.92±1.4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66.4±2.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8,P

[参考文献]

[1] 李幼梅,祝淑钗,刘志坤,等.胸段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对确定术后放射治疗靶区范围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10(5):391-395.

[2] Takemura M ,Hori T ,Fujiwara Y .Clinical outcomes and prognosis after thoracoscopic with two-field lymph node dissection for lower thoracic esophageal cancer[J].Anticancer Res,2013,33(2):601-608.

[3] Luketich JD,Pennathur A, Awais O, et al.Outcome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review of over 1000 patients[J].Ann of Surg,2012,256(1):95-103.

[4] 张琳,张少茹,高炀,等.临床路径在食管癌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8):61-62.

[5] 刘慧.恶性肿瘤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应用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3(5):330-331.

[6] 王小盼.人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5.

[7] 倪桂梅.人性化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9):97-99.

[8] 胡婷婷.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4):1775-1776.

[9] 王领会.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10):1-2.

[10] 邓响,许西娥.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照顾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7(11):106-107.

关键词:大学生 体育运动 心理健康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心理不健康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学生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占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人民日报》1989年8月15日报道杭州市《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结果,2961名大学生中,16.79%的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从我院对4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我院学生18%有心理障碍,69.8%有心理问题。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北京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应特别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二、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和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学生认识能力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里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情绪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教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能客观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优人之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

(1)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

(4)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管别人怎样的解释,他总是固执己见,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

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期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1.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

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有机体,人脑是人体的一部分。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正常发展的身体,尤其是以正常健康发展的神经系统和大脑为物质基础。通过体育运动,促使身体正常、健康地发展,为心理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2.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

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运动相比,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满足所学习的运动项目的需要。例如,短跑要求较短的反应潜伏期、良好的运动距离知觉和运动速度知觉。又如,篮球比赛中的带球上篮,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要求有较大的注意范围,既要带球前进,又要防止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几乎任何运动项目,都要求运动员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偷快、同情等多样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就一个人的自然发展水平来说,当然不能满足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的需要。但是,在学生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而进行的运动活动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获得提高。也就是说,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了心理的发展。

3.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

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和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和各种能力,使自己成为更符合社会需要,更能适应社会的人。

4.体育运动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一般都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四、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学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份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在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身体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活动目前在社会上已有开展,有些高校也已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但是尚不普及,这就使得许多学生有问题只能闷在心里,长此下去,就极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我院曾尝试性地举办了两次心理健康讲座,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效果很好。

3.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

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已经或正在形成,此时对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对于他们形成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正确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能支配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而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4.加强体育课和丰富各种课外文娱活动,使学生有健康的身体,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

加强对学生体育活动的锻炼,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由于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所以,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加强体育课和学生的群体活动,并配以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使他们通过体育锻炼,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祖文.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2]薛欣.论学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北体育科技,2005,(01).

[3]黄长城.试论多维体育观下的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完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袁存柱.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教育干预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01).

[5]王荣.高校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6]李有伟,曲业煌,胡君义.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7]潘建东.关于学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8]孙琦.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中国学校体育,2003,(05).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我国大学生中的大多数都属心理健康者,但也有约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某市的统计,在该市5万名大学生中,约有16%以上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情感危险等。《人民日报》报道过某市《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的结果,在2961名大学生中,16.79%的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不良者有增多趋势。从对我院一、二年级4000名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来看,18%有心理障碍,69.8%有心理问题。

目前,心理健康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据某市16所大学的调查,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让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理性认识

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表现在:

2.1正常的认识能力

正常的认识能力如敏锐的观察力,较强的记忆力,良好的思考力,以及既稳定又能随任务而转移且善于分配的注意力等。认识能力首先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以,正常与否可参考其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如何。但是,不能认为学习不好的人其认识能力都不正常,因为这同经验和基础知识有关。

2.2稳定的情绪

就情绪的整体而言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心理健康的人积极情绪如愉快、满意、高兴、欣慰、欢乐等占优势,身心处于积极向上的、充满希望的乐观状态。如果经常笼罩于消极情绪中,忧愁、焦虑、苦闷、恐惧、悲伤而不能自拔,闷闷不乐,行动无力,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同样,情绪稳定和反应适度也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

2.3优良的意志品质

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有明确合理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其行为表现出果断、坚韧、自制和毅力。自制和坚韧能表现出其心理健康的程度。克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不受有害刺激诱惑,遵纪守法,勇于克服坏习惯,戒除不良嗜好等,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做得到。

2.4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学习生活中,表现为乐意与同学和老师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客观地评价他人和自己,喜人之喜,忧人之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5健全的人格

健全的人格可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所谓健全人格,是指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包括:人格结构要素无明显的缺陷与偏差;具有清醒而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会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持征,如果一个大学生无端怀疑别的同学在讥笑他,不论别人怎样解释,他都固执己见,这就是人格上的一种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6合理的行为

心理健康与否,总要直接间接地表现在行为上。因此,合理的行为就是健康心理的体现。以上标准,应视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其间有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关系。学生可针对有缺陷的方面,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加强自身修养,以达到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

三、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教育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3.1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重视程度还不够,因而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各级领导、组织必须慎重对待并加以研究,以确保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并使他们能保持健康的发展。其中,要制订符合我国情况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恰如其分的估计,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对心理健康却很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当代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其身心发展有突特性,在家庭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极易形成许多不健康的心态。九年义务阶段学生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身心发展的“危险期”。本文主要是探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的大课间等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的促进作用,着重地分析适当的体育活动对心理情绪的积极影响,希望能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通过体育锻炼行为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真正的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一)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连续的变化的过程,不可能存在极端的健康,因为那是精神的完美状态;而极端的障碍是精神病的状态。绝大多数人都是处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殷恒蝉等在阐述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时认为:人们在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常常具有完善性,指的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反映了社会对个体良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所应有的心理状态的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学者张长力等认为心理健康的要点包括:(1)正确的自我意识;(2)正视现实,适应社会;(3)和谐的人际关系;(4)智力正常;(5)情绪自控;(6)积极的人生态度;(7)人格完整统一;(8)个人能力能得到发挥;(9)适当满足个人需要;(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性别特征。必须指出的是,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它具有时效性、特殊性等等特点,因为人所要面对的问题是复杂而又不断在变化的。

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为了弄清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增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湖南省常德市对全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即对常德市9个区县(市)52所中小学的11342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测试与调查。结果表明:①4—6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25.84%,与全国同类研究比较相对较好;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21%,比全国同类研究检出率要高。②7—9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30.01%,比4—6年级相对要高;7-9年级学生较严重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7.86%,比全国同类研究检出率要高。③小学生、初中生内心最大的渴望是“被尊重、被理解”,“减少压力”和“多一些自由空间”。因此,“健康第一”思想已成为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各级学校的指导思想。作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该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发挥体育锻炼特有的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四、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个健康的人进行体育活动,从生理上来看,能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心理上来看,能陶冶情操,使不良的情绪得到疏导。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1、体育锻炼可以疏导情绪,缓解学习压力,学者彭蕾、刘永奇等人研究发现体育锻炼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使人得到放松,缓解紧张和不安,控制人的情绪,能使学生情绪稳定,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可以疏导情绪,缓解因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使精神状态达到平衡,从而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疲劳,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2、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意味着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自我教育,在运动中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有特长,认识自己的不足,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挖掘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克服,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3、体育锻炼能培养学生建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学习、进步、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体育锻炼对任何人都是完全平等的,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位置,是生活当中追求不到的公平合理,无论是什么规模,不管是什么地方,由什么样的人群参与,只要是体育,就能体验到体育的健身和运动带来的快乐。

4、体育锻炼能锻炼意志品质。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娱乐,教育、政治、经济等功能。专家贾明俊、黄泽文等研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强烈的情绪体验的活动,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获得奋发进取精神的有效手段。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而且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的能力,改善学生人际关系,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大课间提议活动的开展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能有效调节学生的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彭蕾.体育锻炼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cshi/202412-13416.html

(3)

文章推荐

  • 澳门一肖一码资料_肖一码__通俗的解释解答-3045.APP.142

    澳门一肖一码资料的核心魅力随着博彩文化在全球的流行,越来越多人追求提升自己的中奖概率。在众多博彩方式中,肖一码因其规则简洁、玩法明确而备受追捧。尤其是在澳门,作为全球知名的博彩胜地,肖一码更是博彩爱好者的必备资料。什么是澳门一肖一码资料?它又为何能在众多玩法中脱颖而出呢?肖一码资料的概念与背

    2024年11月19日
    15
  • 200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__辅助解析落实-649.DHA.65

      《200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是一部集娱乐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作品,它不仅反映了澳门这一特别行政区的独特社会风貌,还涵盖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与历史渊源。本文将以多元视角,深入探讨这部作品在文化传播和社会影响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2004澳门天天开好彩大全》作为一本全面介绍澳门本地文化的

    2024年11月19日
    9
  • 澳门一肖一码一特一中,毋宁精选答案落实_热门版82.8

    一、澳门一肖一码的背景与历史澳门一肖一码一特一中,这一概念源自澳门博彩业的深厚历史。自19世纪中叶澳门成为葡萄牙殖民地以来,博彩业逐渐成为其经济支柱之一。一肖一码一特一中的玩法,是澳门博彩文化中的一个独特分支,它结合了传统的生肖、数字和特殊号码的预测,形成了独特的博彩形式。这种玩法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

    2024年11月22日
    17
  • 2024香港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澳门精准免费资料查看53其:最新版:安卓版467.162

    2024年,对于香港这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商业机遇的捕捉,还是个人生活的信息需求,各类资料都显得至关重要。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如何甄别、整合并快速获取精准的资料呢?这就是“2024香港资料大全+正版资料”能为您带来的优势所在!什么是“香港资料大全”?它涵盖了从最新

    2024年11月23日
    11
  • 2024今期开码结果开奖今晚30-四不像ww81456:主页版v579.195

    2024今期开码结果开奖今晚30随着夜幕的降临,2024年的今期开码结果即将揭晓。今晚,无数彩民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怀揣着希望和梦想,期待着自己手中的彩票能够带来好运。开码的过程充满了紧张和期待。彩民们聚集在彩票销售点,或者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开奖结果的公布。随着主持人的

    2024年11月26日
    11
  • 澳彩开奖网站官网下载大全-一肖一码100%中奖566846:安装版v443.448

    澳彩开奖网站官网下载大全澳彩开奖网站作为提供彩票开奖信息的平台,对于彩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访问这些网站时,用户必须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以避免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遇诈骗。首先,用户应当通过官方渠道或信誉良好的搜索引擎来寻找澳彩开奖网站。官方渠道通常包括官方网站、官方社

    2024年11月30日
    11
  • 新澳历史开奖结果记录大全查询:手机版195.184

    新澳历史开奖结果记录大全查询新澳历史开奖结果记录大全查询是彩票爱好者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因为通过查询历史开奖结果,彩民们可以分析出一些可能的规律,为自己的投注提供参考。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查询新澳历史开奖结果记录的简要介绍。1.**官方网站查询**:-新澳彩票的官方网站通常会提供历

    2024年12月01日
    13
  • 责任协议书

    责任协议书模板(通用7篇)  在现在社会,我们用到协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协议书可解决或预防不必要的纠纷。那么协议书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责任协议书模板(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2024年12月10日
    7
  • 年轻时健康饮食,有助于延寿十年!饮食“4吃4不吃”,为您列出

    不健康的饮食,究竟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一起来看看!张老板开了一家海鲜店,专门做批发生意,每天都很忙碌,只有趁着人少的时候才能吃上几口饭,有时坐下还没吃几口就又来人了。为此,他养成了快速吃饭的本领,往往五分钟不到就能解决一顿饭。又是一天吃饭,

    2024年12月20日
    3
  • 成本攀升凌云股份:二季度公司加大新能源车型产品、热成型产品、高强度轻量化产品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一季度有所增加

      ()金融研究中心08月29日讯,有投资者向()提问,二季度营收比一季度增加,净利润却在降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公司回答表示,尊敬的投资者您好,二季度公司加大新能源车型产品、热成型产品、高强度轻量化产品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较一季度有所增加。感

    2024年12月20日
    6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facai369
    facai369 2024年12月22日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 facai369
    facai369 2024年12月22日

    希望本篇文章《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范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 facai369
    facai369 2024年12月22日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 facai369
    facai369 2024年12月22日

    本文概览: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238-01 一、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联系我们

    邮件:我要结婚啦@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