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作者[facai369]投稿,不代表我要结婚啦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51jiehunla.com/cshi/202412-10799.html
1.年满60周岁的;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并达到规定年限,年满55周岁的;
3.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年满50周岁的。
二、女性参保人员退休年龄的确定相对复杂,整体上可以分为50岁、55岁、45岁三类。
1.符合下列条件的女参保人员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
(1)单位在职女职工。由企业招收录用,在工人岗位上工作,并由单位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女职工。包括曾经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缴费、申请退休时在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保缴费,符合一定缴费年限要求的女工人。
财政管理制度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对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必须积极作出调整,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服务改革发展、维护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作用。
一、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充实审计内容
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点是:一是实行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二是编制预算方式不同,要求从基层单位逐级编制、层层汇总;三是编制预算的范围不同,部门预算既包括一般收支预算,也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既包括基本支出预算,也包括项目支出预算;四是预算批复方式不同,由财政部门统一、按时批复。实行部门预算要达到的目标包括:集中财力、统筹安排;预算支出细化、透明度高;改变部门间“苦乐不均”等不合理状况。
实行部门预算是对预算资源的一种重新配置,涉及到有关部门预算管理职权的调整,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入推行,对部门预算的审计内容要进一步拓展:一是要通过着重审查部门预算编制是否细化、合理、准确,是否有效保障了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需要,同时督促各部门提高对全面、真实编制部门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审查各部门的人员和资产等“家底”是否真实,预算编制是否真实合法、科学完整地反映收支状况,促进各部门将组织的各项收入及安排的各项支出全部纳入综合财政预算。三是审查部门项目预算编制是否真实,有无虚假立项、重复立项、多头申请套取财政资金、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四是审查预算批复和资金到位是否及时,有无影响工作开展和项目进度。五是审查资金使用效果和效益如何,是否充分体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达到预期等原则。六是审查预算安排和预算执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研究产生差异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促进部门预算逐步细化,并日趋合理、真实。
二、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依托,进一步发现查找违规线索
财政部门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职责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效果。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其组织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是否真正推广实施到位,是否健全完善。二是检查其是否根据年度财政预算、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及财政库款情况,合理调度、安排资金,确保资金供应。三是检查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开设银行账户的行为,造成财政性资金体外循环。四是检查其办理的财政直接支付业务监督是否严格,支付手续是否齐全,支付内容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应当拒付但仍然支付的行为。五是检查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实施资金支付管理工作与检查监督中有否、、,进而造成损失等重大问题。
预算单位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执行主体,是决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力量,也是审计监督的重点对象。审计机关对其进行审计的重点应当包括:一是检查部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看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使用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伪造、变造信息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二是检查资金支付管理和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看是否对本单位的项目经费及使用进度进行严格的组织管理;是否及时提供有关资金支付的凭证资料,并切实做好相关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三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看其财政财务收支是否合法有效,是否真实完整;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账外设账、体外循环等、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四是检查资金使用的效益性。重点对部门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结构进行审查和评价,分析各项支出是否适当,有无铺张浪费、扩大行政成本、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重点资金和专项经费进行效益审查和评价,重点揭示因资金管理不善、决策失误而造成投资重大损失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等严重问题。
一、前言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效率,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减轻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手段。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与心理引导两个方面对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的创新进行研究,以此积极优化传统高校行政管理思路,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以道德信仰为基础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
1.坚持行政管理原则
教育发展新思路与新格局的形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化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校行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那么何谓人文化呢?所谓的“人文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管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
2.提升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文视角出发,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具体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职业责任意识是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基本道德素质主要包含了基本道德、工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有效强化这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人文”的认知,带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满足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
3.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立足于“人”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关怀,从而实现工作的转变与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管理者统筹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难点,形成人性化行政管理新思路。这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行政管理内在本质进行有效扩充的关键因素,为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以理性心理辅导为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思路
1.倡导理性探究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
理性探究作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认识与研究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涉及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创新性。
2.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做出相应的个性化工作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涉及范围较广,要求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工作思路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应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心态,及时、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对工作特点与发展方向都有更好的认识,以缓解工作压力与思想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立足客观工作规律,强调高校行政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行政管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工作压力。对此,在进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的探索中,学校应强调客观工作规律对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客观工作规律,简化工作程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减压与疏导,从而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心理辅导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四、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在于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影响到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心理辅导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中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思路进行有效探索,以对传统工作思路产生有效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恒.论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观念的转变[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1).
一、引言
在进行就业指导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从职业方面入手,同时还要保证指导方式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决策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经济体制变化的影响下,技工院校就要坚持从不同层面入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的人才,以此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现阶段技工院校就业指导上存在的不足
第一,学生的特征。对于一些技工类院校来说,学生在就业指导中所展现出的主要特征就是对自身的认识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样也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自信心。加之在就业压力较大的影响,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尤其是在毕业后对就业的方向也比较迷茫。现阶段中毕业生大多以90后为主,加之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对学校与家庭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即便是面对就业压力,也出现了不敢地理面对的现象,甚至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也正是在这种消极心理的影响下,使得学生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主寻找工作。第二,院校中就业指导信息不足。就中国现阶段的一些技工院校来说,存在着就业信息不完善的现象,这样也就极大了学生就业上的难度。加之在一些院校中就业教材以及教师上的影响,使得技工院校中的就业指导受到了限制。如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各方面的发展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决策能力的重要性。对于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来说,也存在着相对较低的现象,不论是在教学经验上还是在专业能力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样也就难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最终也就降低了就业指导的效果[1]。第三,就业能力经验上的不足。对于技工院校中的学生来说,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能力与经验上的匮乏,且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不足,也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可以说即便是学生具备了充足的发展潜力,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那么也难以发挥出就业的优势。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磨练与引导才能成长的,所以只有进入到劳动市场中,通过不断的锻炼,才能积累足够的经验。第四,自身素质上的不足。在技工院校中一些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即便是进行了就业指导,学生也不能清楚认识自己,过度要求工资与专业对口,甚至还会对工作环境等提出要求。在这种眼高手低的影响下,使得学生的就业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在面对一些问题时,自己也难以解决,还是需要依靠学校或是家庭,这样也就使得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严重不足。其次,在技工院校中,学生普遍在20岁左右,缺乏足够的能力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与好胜心。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技工院校在教学中就要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同时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来满足其就业发展的需求。
三、提高技工院校就业指导的措施
第一,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对于中国的一些技工院校来说,还处于发展相对较低的阶段,在设施建设上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所以想要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就要做好改革创新工作。首先,学校方面就要做好教材上的改革工作,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材,以此来帮助学生认识到现阶段的社会需求,明确自身专业与实际需求上的关系。其次,是要做好教师上的改革工作。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其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实现有效的就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2]。第二,做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不断影响下,我国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增强,说到底还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对于创新型人才来说。因此,在技工院校中,学校方面就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以此来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其次,学校方面还要做好学生思维上的培养工作,从不同的角度上出发,鼓励学生实现多层面的思考,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从而实现长远的发展目标。第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在自信心的影响下可以发挥出自我价值,是现自我尊重与自我理解。自信心其实就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心理活动。但是在技工院校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一定的不足,对自己也缺乏自信心讯。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学校方面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首先,就要主动进入到别人的视线中去。其次,是要主动进行坦白,不断观察自身内心的实际情况,从而直接阐述自己内心中的想法。只有帮助学生消除内心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主动的应对未来的变化,从而也就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最后,是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想做的事。所以教师就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一些技工院校中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不足,院校方面也存在着指导信息不足等问题,所以就要分析出存在的问题,找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主动进行学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仲伟.技工学校如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J].职业,2011,(17):26-26.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8)12―0033―03
一、农信社的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历史沿革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和管理体制经历了多次变更。
(一)20世纪50年代至1999年:管理部门不断变换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农信社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1958年实现化后,根据当时“两放、三统、一包”的财经管理体制,农信社下放给和贫下中农管理,变为集体金融机构。
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的逐步专业化,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提出把农信社真正办成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成立了农信社的县级联社,直到1994年之前,农信社一直是农行的基层组织。
1996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信社的金融监管由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农信社与农行“脱钩”,恢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合作金融机构性质。1997年以来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在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经营重心调整,业务重点转向了城市,使农信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
(二)2000年至今:农信社体制改革
2000年以后,随着《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国发[2004]66号)等重要政策的颁布实施,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组织推动下,农信社的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进行了以三种模式为代表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原有农信社框架内的重组模式,即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入股组建省级联社;股份制模式,即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模式,在农信社基础上改组成为农村合作银行。
通过这一轮改革试点,各级农信社基本形成了“三会一层”(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经营层),四者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制衡;在管理体制上搭建了省级联社―地市派出办公室―基层农信社的行业管理格局和销售―控制―保障为―体的内部经营格局,公司治理初具雏形。
二、农信社公司治理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已经进行的农信社产权和管理体制改革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表现为四种趋势:
(一)股东非农化和小股东边缘化趋势
自2003年开始的农信社改革,以明晰产权为出发点,以增资扩股为改革的第一步。从现有的制度安排和已经实现增资扩股的地区的操作看,股权设置非农化和排斥小股东的趋势十分明显。根据银监会《关于规范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入股的若干意见》及其他一些相关规定和安排,农村商业银行、农信社县级联社及农村合作银行的股权结构设置安排的起点相对较高,不利于中等收入及中等收入以下农户入股。农信社明晰产权的改革过程,演变成了一个清理和排挤农户小股东、拉拢工商企业股东和城镇居民股东的过程,农户在这个过程中被进一步边缘化,大量的小额农户股东被非农户股东排挤出局。农信社产权的三农特性被弱化。
(二)“三会”职能虚置化趋势
1、从持股结构看:基层农信社是县级联社的股东,县级联社是省级联社的股东,持股结构呈金字塔型,省级联社对县级联社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县级联社的理事长、监事长、主任等高管由省级联社直接任免,社员大会和理事会有形无实、有名无权,形同虚设。
2、从股东大会(社员大会)的决策作用发挥来看:较多农信社很少召开股东大会(社员大会),即使召开形式主义也十分明显,股东(社员)很难通过其行使权利,其权威性受到削弱;较多股东不熟悉其权利和义务,缺乏行使权利的能力和意识;再加上我国较多地区的农信社多年以来一直亏损,根本没有分过红,也削弱了股东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3、从监事会的制约监督职能来看:有些农信社理事人数为偶数,规模不当,不便于投票决策;监事会主要成员的任命受制于政府,在“三会”矛盾突出时,党委会决定一切,监事会对理事会决策的监督制约显得苍白无力,影响监督效率。
(三)内部人控制趋势
在大多数农信社股权非常分散的情况下,实际出资人因入股金额小(受人股比例限制和农户收入水平的限制)和缺乏信用社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并未能真正参与经营和管理,成为“弱势”群体,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障,经理层也最容易掌握对企业的控制权,从而形成县级联社范围内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控制”的主要表现:一是经理人员的职务消费过度,职务收入增长过快,侵占利润;二是短期行为普遍,不考虑或是较少考虑农信社的长远利益;三是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不及时和不真实;四是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不分红或是少分红等等。
(四)公司治理行政化趋势
自2003年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省市先后明确由金融管理办公室专司对于农村金融的管理,通过向省级联社派遣行政官员就任理事长的方式,给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农信社省级联社赋予了行政级别、打上行政化的烙印。省级联社还在市地设立办公室,专门领导基层信用社。县级联社的经理人员对信用社控制权的取得,并不取决于理事会和股东,也不取决于职工,而是取决于其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省级联社的关系和博弈。
在农信社公司治理上出现上述问题,根本原因有两条:
一是产权界定不彻底,历史问题难以厘清。产权关系是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核心和基础。绝大多数信用社是在原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历年来的积累与亏损由谁享有与承担,是国家、农业银行、老社员还是新社员。很难界定清楚。长期以来,信用社的产权在表面上似乎是明确的,一般认为是“法人产权”,由广大农民、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入股组成。但实际上,法人产权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导致产权边界不明确、产权监护人不落实、产权监护人不固定等情况,入股农民对产权的使用权、让渡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都受到各种禁止或限制,不能形成独立的产权并与信用社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
二是政府在农信社改革中职能错位,“官办”色彩浓厚。对政府而言,农村金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培育和发展与市场有关的机制,如明晰所有权、制定经济法规、鼓励市场竞争等,而减少计划控制和政府干预。但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根据《农信社省(自治区、直辖市)联合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发[2003]14号),省级联社由市(地)联合社、县(市、区)联合社、县(市、区)农
村信用合作联社自愿入股组成,农信社管理权下放到省级政府。这为地方政府控制农信社、控制金融资源提供了机遇。在省级联社组建过程中,无论是股东的安排或是人事的布局,政府起了主导作用,处于支配地位。省级联社不断地上收县级信用联社的权力,同时对县级信用社强制性收取5%的管理费,省级联社与县级联社的关系越来越向行政管理模式的方向发展。
三、改革思路和建议
(一)明晰产权,奠定农信社改革的基础
明晰产权就是要在明晰农信社现有产权归属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资扩股,充实资本金,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资主体的多样化。建议:一是改造股权结构,积极引入“三农”战略投资者。通过定向增发和扩股,鼓励单个有经济实力农户、农村企业主投资入股,支持对管理层有约束力的大股东出现;二是实行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和利率优惠,吸收更多的农村专业户、农村个体工商户为部分法人股;三是可适当增大经营者持股份额,充分调动董(理)事会、经营班子、监事会成员的经营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坚持服务“三农”原则,因地制宜改组农信社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股权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地改组农信社。首先要恢复农村合作社的合作金融的本来面目。坚持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相互协作、互助互利的“合作性”资金融通机构,真正使农信社走向农业、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成为农民需要的金融。通过农村金融改革的逐步推进。把农信社逐步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地方金融机构。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进程,先对城区和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条件较好、资金吞吐量大的东部地区的农信社机构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造,改组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合作银行,满足该地区对金融服务的高层次的需求。在农村合作银行实践的基础上,可继续按照公司法和股份制的有关要求改组为股份制的农村商业银行。
(三)不断完善“三会”职能,健全内部运行机制
首先,要健全和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章程》,对“三会”的产生、工作程序、权利、义务以及问责等以规章和制度的形式加以明确,以制度管人管事,真正促进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和相互制约。二是改变部分农信社理事长、主任二职一肩挑,集决策权、执行权于一身的局面,实行理事长与主任分设制。三是要通过培训使有控制权的股东具有专业水准的参与意识和行权能力,构建一个有行权能力的股东大会。四是要建立理事长、主任、监事长“三长”联席会议,做到“分工不分家、监督不旁观、参与不干预、互补不拆台”,加大决策磋商力度,推行科学民主决策。五是借鉴大型商业银行做法,引入独立理事参与农信社的治理,有效强化决策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缩短决策链条,提高决策效率。通过上述措施,建立健全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内部组织机构。并制订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三会一层”管理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权力制衡。
(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改善农信社改革的法律环境
建议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权力、责任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民事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确保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利益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真正做到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要在《合作金融法》的框架内重新制定农信社章程。新的章程必须对农村合作机构的目标、职责、资本金的组成、负债的构成、治理结构、管理形式、利润分配、各种职位行为守则、章程修改和机构的解散等做详细的规定。通过立法来有效规范、约束信用社职工和各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管理置于法律的框架之下,为信用社的安全营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及时转变政府角色定位,着力打造市场氛围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坚持以人为本
1、发展依靠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物业后勤发展中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物业后勤工作特点,应把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创“三好”、创建“三型机关”和“满意机关”活动,积极营造以勤奋学习为乐,更新知识为荣,奋发作为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努力加强知识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坚持把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来抓,弘扬开拓进取、谋政干事、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领兵作战能力。
2、服务为了人。站在为“两率先”服务的高度认识服务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作为物业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认真分析服务对象和需要,研究切合实际的服务内容。努力改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兑现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中增强两个效益。真正使服务工作能不断适应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管理促进人。管理也是项目、效益。严管理总结为三句话:目标定位要科学,规章制度要健全,纪律责任要严肃。从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抓起,努力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对口管理,抓好基层党支部的管理,按分工重点抓好分部门管理,工会抓好会员管理,共青团抓好团员管理,确保每个干部职工都在管理之中。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责任追究,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
4、改革激励人。改革的宗旨是激活工作机制,激发人的潜能潜质,不是简单的撤和并,甩包袱转移矛盾。在深化改革中,要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等制度,采取任用制与聘用制相结合的方式,不搞一“聘”定终身;用人、用工上,坚持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合同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在分配上,全面推行岗效工资制,将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同志,不仅要让他们有干事业的舞台,还要给他们政治上的荣誉,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方位给予激励。对改革中富余的或落聘、落岗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安定,做到落聘不灰心,落岗不断情。
二、抢抓机遇
1、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物业后勤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和转型阶段,新形势给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将面临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宏观背景看,国家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后勤工作也融入了时展主旋律,赶上加快发展的好时期;从发展走势看,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氛围已比较浓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正是题中之意;从内部条件看,经过多年的努力,物业后勤工作领导支持,得到认可,上下同心,创业干事,创新作为的劲头很足。这些良好的条件为后勤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要切实把握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面前人人平等,关键看是否能积极应对,及时把握,抢抓先机。因此,我们要有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研究和探索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市场需求,适应市场,促进发展。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彻底消除守摊子、看院子的陈旧观念,以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和谋略,大胆走向社会去争抢市场;善于借用别人的优势和条件,为我所用,共谋发展。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在抓好传统项目的建设管理上,先后增设和扩大一些基础服务设施项目,以一定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样既扩大了服务阵地,又增强了保障实力。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正确应对挑战,主动把握良机,开拓市场,就能把挑战变成工作的动力,让机遇变为发展的优势。
三、求真务实
后期工作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来认识改革,对待改革,推进改革,不断探索管理、服务、经营的思路和方法,从中找出基本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违反规律,更不能盲目从事。各项改革工作都要坚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
1、突出重点方面,找准切入点。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物业后勤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分析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保障形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后勤服务保障不相适应的问题,找出阻碍和影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
2、努力规范运作,稳步有序推进。改革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十分敏感的课题。一要规范操作。从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工作过细,努力使方案更实在,内容更详尽,各项措施更到位。二要稳妥操作。各项改革工作的前期准备要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制定好积极应对措施。实施中要做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影响。三要人性化操作。在人员安置上,要切实尊重职工意愿,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符合提前退休条件且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的,积极给予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该发给经济补助的,按政策规定及时协助办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要及时给予办理。从个方面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落实到位,推动物业后勤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四、以服务为大局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为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是物业后勤必须履行的首要职能。找准自身职能与全局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把握切入时机,充分发挥职能,体现价值和作用。摆正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位置,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
1、主动参与。要真正确立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的观念,积极主动争取服务,主动上门争取支持,自加压力发挥作用。同时,要对物业后勤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或重组,形成资源优势,并积极投身到重大的经济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阶段性创建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后勤会务、餐饮、洗浴等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到企业各类重大项目建设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物业后勤的自身优势,树立创品牌意识,向广大职工开展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9-187-02
1 前言
高职教育是为现代化社会主义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通过大量多年对毕业生跟踪调研论证以及对数控技术专业就业趋势的研究发现,对数控技术专业教学模式需要进行改革。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整个课程整体设计改革思路。
2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控设备的编程、操作以及适应数控工艺设计、编程、操作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如表1。
3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着“必需、够用”理实一体为原则,对数控技术专业有关课程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如:
数控车工艺与编程――将数控车床结构、数控车工艺、数控车编程有机整合。
数控铣工艺与编程――将数控铣床结构、数控铣床工艺、数控铣床编程有机整合。
数控建模与自动编程――将数控工艺与CAM课程有机整合。
打破原有课程体系讲授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不断适应职业的变化,在“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生涯之路得到自身发展。
4 数控车工艺与编程实例
整个教学工作过程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数控仿真操作和实训车间实际加工的教学思路,工作任务从简单到复杂,符合从易到难的加工规律,整体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5.1 教学程序设计
布置学习任务:车外圆及车端面(如表2)。
教师准备:数控仿真系统,图纸,工艺参数表等。
学生准备:复习轴类零件知识,读图方法及量具使用。
情景导入:学生分组探讨,结合生产实际阐述外圆加工的基本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学生自己的生产实际导入新课,体现学习和就业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本课题兴趣。
5.2教学过程
步骤一:将课程从学生以具有的知识引入,如:可将此问题比喻成“剪纸”,让学生规划“剪纸”路线。
步骤二:(1)学生用语言描述“剪纸”过程。(2)将语言描述的“剪纸”过程翻译成数控语言。注:讲解基本编程指令,并编制程序。
步骤三:(1)讲解机床的结构,传动。(2)讲解切削用量三要素及粗车、精车的概念。(3)讲解机床的控制面板。
步骤四: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并填写工艺参数表。
步骤五:(1)工件在三爪卡盘上正确安装步骤。(2)车刀正确选用。(3)掌握三爪卡盘定位精度。
步骤六:录入编制程序,进行数控加工。学生分组相互交流加工零件的经验,并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总结。
5.3 教学课堂总结
一个体会:基于工作过程个性化训练与分组协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比较适合数控加工的一体化实训教学可操作性强,既能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又能升华学生的品格。一点不足:以多门理论课为支撑的数控加工一体化实训教学体系还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一个比喻:教室是编导,学生是演员,课程任务是剧情,社会和企业是观众。
6 结束语
通过数控技术课程改革,强化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专业核心一体化为指导,建设数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切入点,开展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将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作战的精神,为学生毕业以后在社会实践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建立激活型、节约型,有责任心的预算管理机制。
(一)激活型预算管理机制
激活型预算管理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设计一套预算管理体系,刺激、鼓动各部门和个人努力完成任务,超额完成任务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即效益与部门和个人挂钩的一种新型分配方式)能充分体现部门及个人的能力价值和优秀、合格的产品价值。
(二)节约型预算管理机制
节约的概念众所周知,节约也是中国人的美德,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做到不浪费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不乱开支招待费,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物质消耗有计划,固定资产发挥最大效益。固定资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为教学服务的设备及建筑物。爱护固定资产有两层含义:1.平时存放设备有保护物,如:能存放在室内决不存放在室外,保持设备干净。2.在操作过程中要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有的专业性较强的设备,(如仪器设备等)必须由专业老师操作,其他人不得操作,因此要防止操作不当带来的损失,例如:汽车必须是配置的专人操作驾驶,谁开车就必须谁管好车,也不得随意借给无证开车的人使用。在预算管理中部门及个人必须遵循节约有奖,浪费罚款的原则执行预算。
(三)责任心预算管理机制
责任心预算管理机制是指部门责任人对内部预算指标从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及执行结果要全面负责,而且要有有效的措施进行跟踪监督。在年度个人考核中,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与部门负责人挂钩。
二、总则
总则包括经费预算坚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收支平衡”的原则。指标分为综合指标和部门及系部指标,分块核算,财务处分一级二级核算的原则,设置内部预算管理账目和模块。
综合指标是指公共部分的指标,在高职院校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这一部分经费是维持学院的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建设性经费,必须落实在院级,属财务处的一级核算科目,如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专项支出和结转基建自筹等。部门及系部指标是指人员经费这一指标,如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助学金等,指标划归部门和系部二级账目,分块进行核算,并开发内部预算管理核算软件进行核算。
三、推进高职院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改革思路
(一)系部的经费、处室的经费权限下放
对全年的预算经费和划归到系部和处室的经费,从编制预算权、审批预算权、执行预算权到控制预算权,都必须由系部和处室负责人掌握,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二)系部按招生人数落实预算指标
预算指标的核算必须要遵循价值规律,学院招收人数必须按价值规律进行核算。财务处核算预算指标首先应按企业的核算模式来进行核算,即总收入、总成本、总利润,然后核算单位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分配给系部的经费按招收人数的经费比值核算,并要讲究科学的分配方法。例如,大专生人均经费为4200元,按价值规律分配,学院占30%、系部占70%,系部所需经费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条件,院财务处必须保证70%的经费落实到系部,并进行二级模块核算。
(三)后勤按货币化管理,实行单独核算
后勤工作改革为后勤工作社会化管理是市场经济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办好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迫切需要。而且,后勤工作社会化也是优化、组合了优质的企业来为学院服务,是一种互利互惠、推动事业发展的一大改革。按其经济性质可鉴定为货币化管理。所谓货币化管理是指后勤组合的有关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按照市场价格交给学校,即实行单独核算。例如,某学院食堂给某企业经营,它所占用的场地、耗费的水电等,必须向学校交纳相应的费用;学生在食堂就餐,必须采取货币购买方式等,食堂实行单独核算。其他如学生公寓、超市、招待所等均采取货币化管理形式与学院核算,学院财务处对后勤的货币化管理也要采取模块核算。
(四)公用经费――专项、基建、公共设施、维修等由院部管理,财务处核算
预算管理中的公用经费年初在编制时,应根据学院的发展规模、现有的资金能力和现有的必需办学条件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由院长掌握审批权,大额资金由院长办公会议审批,财务处在一级科目中核算。
(五)各部门的教学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与否要与预算指标挂钩
学院应按省教委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如师生比例、教师的课时数量、教学质量的要求、教研教改要求、精品课程要求、教书育人(含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课程及格率要求、学生等级证要求、毕业证要求)教学评估要求要进行量化,将以上每项工作量数(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折成综合指标分为A、B、C、D四等,相应地与各系部预算指标A、B、C、D四等挂钩并落实。超指标开支下年度扣除,节约型开支奖励给系部,这样既加强了系部的责任心,又可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
(六)人员经费按预算指标控制实行
在预算管理中,全院的人员经费开支必须与人事部门制定的各项开支标准相一致。人事处应按全年的教学任务编制出整体的人员经费,如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学生处按照学生的人数即助学金的比例编制全年奖学金和助学金计划,系部应按学生处的助学金、奖学金计划发放给学生。各处室及系部应按人事处的标准开支各项人员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人员经费要在监控中实行,不得超计划开支(政策性调整增长因素除外)。
(七)预算指标中各项指标占比重测算进行科学测算
预算指标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配,要讲究价值规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一个全面考虑:要安排好吃饭、安排好建设,要有结余的、宽松的预算管理指标,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还要安排好事业发展的空间,以备及时调整轻、重、缓、急,做到预算既有韧性又有弹性。例如,可以这样分配:公用经费(含专项、基建)占40%、人员经费占50%、预留占10%。总之,各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好预算指标。
(八)基建项目按年度预算编制及执行
高职院校的基建预算一般由国家预算和自筹资金统筹安排,或者是自筹资金统筹安排。一个基建项目的预算中一年、两年、三年不等,一年之内的基建预算并到学院总预算之列,一年以上的基建预算按当年的基建预算并到学院预算之列。超出一年的预算应在年度预算中说明,并严格按基建预算执行。
(九)建立内部预算管理、核算体系
所谓预算管理体系是将内部预算管理分一、二级预算管理体系。一级属于院部,院部管理公共预算即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和基建经费。二级属于处室和系部,处室及系部管理人员经费即工资、奖金、福利、各项津贴等,审批权院级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处室及系部归各处室及系部第一负责人审批。在核算中设立一级、二级核算,一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二级核算归财务处核算(各处室及系部设台账进行统计)。预算管理软件模块设置审批权限人,一级审批权归院长及院长办公会议,二级审批权归处室和系部第一负责人。
(十)建立预算调整制度,定期审计预算执行情况
预算调整必须申报院长办公会议审核批示才能执行,审计部门应在年终对全院的预算执行情况严格按审计法进行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执行预算好的部门要进行奖励和表扬,对执行预算差的部门要进行整改甚至罚款。
(十一)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
绘制预算管理网络图主要是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结果和预算分析和预算审计的全过程,让各级领导及执行者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图示如下:
(十二)开发内部预算管理财务软件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通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开发内部预算管理财务软件并在财务与各部门之间形成网络核算体系,设置管理权限,各级有权限的领导查阅及审批。
(十三)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审计程序
为了有效控制经费支出,把钱用在刀刃上,督促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必须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和审核程序,可将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与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承包人的管理者地位和养路工主人翁地位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工作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
实行“管养分离”,全面推行公路养护招投标制,是公路养护单位由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转轨变型的重要改革举措。通过这场改革,打破了过去僵化的管理机制,用人、用工制度和旧的劳动分配形式,引入了企业化管理方式和新的市场经济激励机制、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养路员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变过去的要为我要干;变过去的班长由上级委派为个人公开竞争上岗;变过去的干多干少一个样为定额管理、计量支付的合同化管理;变过去工区与道班的纯行政隶属关系为业主与承包人承包合同的经济契约及法律制约关系;变班长和班员的关系为承包人(雇主)和雇员的关系。这诸多的变化,象冲击波一样冲击着职工的思想,冲击着旧有的观念,因而产生了一些困扰人们思想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首先,养护招投标中的人事用工制度改革,体现了一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契约关系,它旨在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调整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工作责任感和生产积极性。这里的雇主(承包者)既是一个管理者,也是公仆,职工(雇员)也不是奴仆,同样享受着应该得到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这种劳动雇佣关系是以劳动承包合同为基础的,而这种承包合同则是以法律为保障的。这种劳动合同明确规范了雇主和雇员在经济活动中的责、权、利关系问题,它兼顾和体现了双方的意愿,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平等、公正的,是受法律保护和劳动仲裁机构监管的。第三,党、政、工会等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工会要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情绪,重要决策一定要提交职代会,让职工自己依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依法体现职工主人翁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调动职工参政、议政、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者的关系,找准结合点,注意切入点
深化改革和强化管理师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如果说改革和管理师保证事业正常运转的两个车轮,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根车轴。找准这三者的结合点、切入点,把两个轴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保证同心、同向、同步高效地运转。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主体,管理的对象都是职工群众,改革要深化,管理要强化、细化,都离不开职工群众的支持、理解和参与,而这些都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疏导与保证。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内在的思想管理人,管理是通过外在的制度教育约束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为改革保驾护航,又为管理鸣锣开道,从某种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管理工作,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普理——软管理。如把单位的规章制度、行政条例,看作是一种硬管理的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一种软管理。它是一种靠提高人的思维、觉悟、意志、情操和精神需要的规范。硬管理和软管理应该有机结合,互为表里,互相补充,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会锦上添花。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虚实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真抓实干,虚功实做
一是大力支持流通创新,推进城市商业智能化,大力发展便民利民的社区商业,实施社区商业街区示范建设工程,发展规范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新车二手车汽车后市场和汽车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流通管理体系,加大平行进口汽车力度,促进汽车消费提档升级;
赞 (4)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我要结婚啦的签约作者“facai369”!
希望本篇文章《改革工作思路模板(10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我要结婚啦]内容主要涵盖:生活百科,小常识,生活小窍门,知识分享
本文概览:1.年满60周岁的;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并达到规定年限,年满55周岁的; 3.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市...